第2章

我以为他们理解了。我天真地以为,我的“躺平”之路,会从这顿温暖的接风宴开始。

但我不知道,这顿饭,只是另一场风暴的,前奏。

2

接风宴的第二天,我家就热闹起来了。

各路亲戚,像是收到了什么集结令,络绎不绝地登门拜访。他们提着水果,拎着牛奶,脸上都挂着一种标准化的、名为“关心”的笑容。

“哎呀,小逸回来啦!在上海发大财了吧!”这是我三姨。

“瘦了,瘦了!大城市就是辛苦啊!”这是我二舅妈。

我妈热情地招呼他们,端茶倒水,拿出最好的瓜子花生。我爸则在一旁,陪着笑,散着烟。我呢,就像个被展览的猴子,坐在沙发上,接受着所有人的检阅。

他们的问题,千篇一律。

“小逸啊,现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

“在上海买房了没?女朋友谈了没?”

“这次回来,准备待多久啊?”

我只能含糊地应付着。我说,没挣多少钱,够花而已。房子没买,太贵了。女朋友,还没呢。

每当我这么说,他们的眼神里,就会流露出一丝“哦,原来混得也不怎么样嘛”的了然,然后又迅速被“哎呀,你还年轻,不着急”的安慰所掩盖。

这种感觉,比在公司被老板当众批评还要难受。

终于,压轴人物登场了。

我大姑家的儿子,我的表哥,李军。

李军开着他那辆新买的白色大众,停在我家楼下,喇叭按得震天响。他提着两瓶茅台,人还没进门,声音就先到了。

“小逸!听说你回来了!哥哥我来看看你!”

李军是我们家族的骄傲。大学毕业就考上了县里的公务员,在税务局上班。去年刚提了副科长。老婆是银行的,长得漂亮。儿子刚上幼儿园。有房有车,生活美满。他就是我们这个小县城里,“成功人士”的标准模板。

“哎呀,军军来了!”我妈看见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比看见我还亲。

“二姨,二姨夫。”李军把酒放下,一屁股坐在我旁边,胳膊很自然地搭在我肩膀上,“小逸,可以啊你,能在上海那种地方待八年,换我,我可待不住。”

他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夸我,但那语气,那神态,分明是在说:你看,还是我聪明吧,早早地就回家了。

我笑了笑,说:“哥,还是你厉害。工作稳定,家庭幸福。”

“嗨,稳定啥啊。”李军摆了摆手,但脸上的得意,藏都藏不住,“也就混口饭吃。不像你们在大城市,见多识广,机会多。”

他嘴上这么说,手上却晃了晃他那明晃晃的车钥匙。

我爸妈的眼神,也跟着那车钥匙,晃了一下。

饭桌上,李军成了绝对的主角。他高谈阔论,从县里的人事变动,讲到市里的发展规划。我爸妈和一众亲戚,都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发出赞叹。

而我,成了那个可有可无的背景板。

“对了,小逸。”李军话锋一转,突然看向我,“你这次回来,有什么打算?要不,我帮你问问?看看我单位,或者我老婆她们银行,有没有什么临时岗位。虽然钱不多,但稳定啊。”

我还没说话,我妈就抢着说:“那敢情好啊!军军,你可得帮帮你弟弟!他这个人,就是眼高手低,在外面飘了那么多年,啥也没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