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火候控制”和“精确”这两个词,果然吸引了他的注意。
“火候控制?很有意思。”他沉吟道,“这涉及到时间和温度的精确管理。我很想看看中餐是如何处理这个变量的。”
成功勾起他的技术兴趣!
“那么,我们出发吧?去一家经典的粤菜酒楼,让你从‘鲜’开始认识广州。”我引他向出租车走去。
“酒楼?卫生条件如何?”他上车后第一句话就问,“他们的厨房有明确的生熟分区吗?餐具消毒流程是否规范?”
我:“……(⊙ˍ⊙)”
得,这位不仅是美食体验者,还是随身带着隐形食品安全检查表的特派员啊!
这场关于“鲜”的奇遇记,开局就充满了硬核的挑战。
出租车停在了一家看起来颇有些年头的传统粤菜酒楼前。门面不算特别奢华,但干净整洁,巨大的玻璃窗后可见大厅内灯火通明,坐满了食客,人声嗡嗡,透着一种温暖实在的烟火气。
“就是这里了。”我率先下车。
奥利弗跟着下来,目光锐利地扫视着门脸,重点检查了门口的卫生评级公示牌(通常是A级),微微点了点头,算是通过了第一轮“安检”。
走进大厅,热闹但不嘈杂的声浪扑面而来。服务员穿着统一的制服,手脚麻利地穿梭其间。环境明亮,桌面擦得光可鉴人,餐具摆放整齐。
奥利弗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地面是否干净无油污、服务员指甲是否修剪、是否有苍蝇……一番审视后,他紧绷的表情似乎松弛了一毫米。“环境看起来……管理得不错。”他给出了一个谨慎的好评。
落座后,他依然习惯性地用纸巾擦了擦碗筷——即使它们是从消毒柜里刚拿出来的。
“我们先喝个汤,暖暖胃,也是粤菜的传统。”我拿起菜单,直接点了一个经典的淮山枸杞炖竹丝鸡。
“汤?是那种很浓的、有很多配料的汤吗?”奥利弗问道,似乎对中餐的汤有些刻板印象。
“不完全是。粤菜的老火靓汤,讲究的是汤色清澈,味道醇和,喝的是食材炖煮后融于水中的精华。”我解释道。
很快,一个白色的陶瓷炖盅被端了上来。服务员揭开盖子,一股极其清淡、却带着复合药材和鸡肉清香的蒸汽袅袅升起。
奥利弗探头看去。只见盅内汤色清可见底,仿佛只是一盅温水,只有底部沉着几块炖得近乎软烂的乌鸡肉、白色的淮山片和红色的枸杞子,汤面几乎没有一丝油花,纯净得让人意外。
他拿起勺子,没有立刻喝,而是先仔细观察汤的颜色,又轻轻搅动了一下,确认里面没有“可疑”的添加物或过度油脂。
“看起来……非常清淡。”他评价道,语气里听不出是褒是贬,“像……水一样。”
“你尝尝看。”我鼓励道。
他舀起一小勺,谨慎地吹了吹,然后送入口中。
他微微咂嘴,仔细品味着,眉头微微蹙起,像是在分析一种未知的化学试剂。
“味道……很温和。”他放下勺子,用他精准的语言描述道,“有鸡肉的淡淡鲜味,有一种……植物的清甜(应该是枸杞和淮山),还有一点点药材的香气。但是,非常非常淡。几乎没有什么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