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晶体族、虫族和能量族也相继表态。战场上的敌意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
林野松了口气,驾驶“漂泊者号”靠近核心星骸。他伸出手,指尖触碰晶体的瞬间,无数星骸语涌入他的脑海——
那是远古文明留下的全部知识,有宇宙的起源,有星际航行的技术,还有不同种族和谐共处的方法。他将这些知识转化为通用语言,传递给每个种族的战舰。
“我们应该成立一个联盟。”林野说,“一个以星骸语为纽带的联盟,共同解读星骸语言,探索宇宙奥秘。”
“就叫‘星骸语联盟’!”人类舰长提议,其他种族纷纷赞同。
当天晚上,星骸带中心亮起了五道光柱——分别代表人类、硅基族、晶体族、虫族长和能量族。
光柱在核心星骸的上空交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五角星,照亮了整个星骸带。林野站在“漂泊者号”的驾驶舱里,看着这一幕,眼眶湿润了。
他想起小时候,母亲(人类)给他讲人类的情感故事,父亲(硅基族)教他进行逻辑运算;想起自己被所有种族排斥时的孤独;想起在星骸带中漂泊时,只能对着星骸碎片倾诉心事。而现在,他不再是“异类”,而是连接不同种族的“星骸语者”。
几天后,星骸语联盟正式成立,林野被推选为联盟的首席解读师。
他带着各族的科学家,在核心星骸周围建立了研究站,每天解读星骸语,分享知识。
人类的情感类解读帮助硅基族理解了“共情”的意义,硅基族的逻辑类解读让人类的科技有了新的突破;晶体族的结构类解读为虫族建造了更安全的巢穴,虫族的生存类解读给能量族提供了新的能量获取方式。
这天,林野站在研究站的观测台上,看着各族科学家在一起讨论星骸语,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的左眼望着人类科学家温暖的表情,右眼捕捉着硅基族科学家精准的逻辑运算,两种视角在他的脑海里融合,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
他知道,远古文明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而他,这个曾经的“异类”,用“理解”打破了种族的隔阂,证明了“破界”的本质不是征服,而是让差异成为合作的桥梁。
舷窗外,星骸带的残骸依旧在宇宙中漂浮,但它们不再是死亡的象征,而是希望的灯塔。
林野伸出手,仿佛能触摸到宇宙的脉搏——那是不同种族共同跳动的节奏,是属于整个星际文明的,新的心跳。
第二节: 星历372年秋
星骸语联盟研究站的穹顶正折射着核心星骸的柔光。
林野站在观测平台上,指尖划过虚拟屏幕上滚动的星骸语数据,左眼捕捉着晶体族科学家绘制的结构图谱,右眼同步解析着硅基族传来的逻辑模型——
两种视角在他脑海中交织,将一段残缺的远古星图补全了最后三分之一。
“首席,能量族的共鸣频率有异常。”通讯器里传来人类助手苏晓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他们探测到星骸带边缘的‘暗裂隙’,能量波动比上周增强了47%,而且……裂隙里传出了星骸语。”
林野的指尖骤然停住。暗裂隙是星骸带最危险的区域,传说那里连接着宇宙的“空白地带”,从未有任何种族的探测器能传回有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