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更新时间:2025-09-16 01:24:04

班恬点了点头,心里却藏着几分好奇。她出身名门,父亲班况是当朝光禄大夫,从小就教她读《诗经》《尚书》,习礼仪、弹古琴,可皇宫的模样,她还是第一次见。穿过长长的永巷,墙头上爬满了蔷薇,粉的、红的,开得热闹。绕过太液池,池水清澈,倒映着岸边的柳树,远远就看见皇帝倚在白玉栏杆旁喂池鱼。

他穿着明黄色的常服,腰间系着玉带,上面挂着一枚白玉佩,阳光洒在他身上,像镀了一层金边,连发丝都泛着暖光。

"陛下,新选的班侍君到了。" 王嬷嬷躬身禀报,声音压得极低。

皇帝回头,目光落在班恬身上,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招了招手:"过来,给朕弹一曲。" 他的声音温和,没有帝王的威严,倒像个邻家兄长。

班恬抱着怀里的焦尾琴,那是父亲送她的及笄礼,琴身上刻着 "清和" 二字。她缓步走到他面前,屈膝行礼后,坐在石凳上。葱白的手指拨动丝弦,《鹿鸣》的旋律缓缓流淌出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琴声清越,落在太液池上,连池里的鱼儿都停了游动,似乎在倾听。

她弹得很投入,连落在袖口的蝴蝶都没察觉 —— 那蝴蝶是粉白色的,翅膀上带着细小的斑纹,停在她的袖口,像一朵小小的花。

直到琴弦被一只温暖的手按住,她才抬头,撞进皇帝带着笑意的眸子。他的眼尾微微上挑,笑起来时带着两个浅浅的梨涡,很是好看。"为何选这首?" 他问,指尖还停留在琴弦上,带着淡淡的暖意,"宫里的女子,都爱弹些靡靡之音,你倒特别。"

"诗经有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班恬垂着眼,声音清晰而坚定,"臣妾以为,君王当以礼乐待贤才,非以威势慑臣民。如今陛下广纳贤才,招贤良方正之士,正是《鹿鸣》所颂之事。臣妾弹这首,是想贺陛下得贤臣,贺大汉得栋梁。"

那双修长的手突然托起她的下巴,力道轻柔,生怕弄疼她。日光透过菱花格扇落在皇帝眉眼间,班恬看见惊讶的笑意在他眸中漾开:"班况之女,果然名不虚传。比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女子,有趣多了。"

他松开手,指了指身边的石凳:"坐吧,陪朕看会儿鱼。"

最初的恩爱,是真切得能摸到的。他常携她登兰台观星,兰台的夜很静,只有风声和虫鸣。

他会指着天上的星宿,给她讲 "牵牛织女" 的故事,说 "朕与你,定不会像他们那样,隔着天河相望"。

他还会在石渠阁与博士们辩经,允许她坐在一旁听着,有时她忍不住插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博士们惊讶不已,他却笑着说:"朕的恬儿,比你们这些老学究还有见识。"

甚至有次匈奴使臣来朝,故意用生僻的问题刁难:"大汉若想与匈奴和睦,需将公主和亲。不知陛下愿将哪位公主送往漠北?" 使臣的语气带着挑衅,满朝文武都沉默了,皇帝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 谁都知道,公主们都是太后的心头肉,怎舍得送往苦寒之地?

就在这时,班恬轻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大殿:"使臣此言差矣。大汉与匈奴和亲,为的是两国百姓安居乐业,并非大汉畏惧匈奴。昔年文成公主入藏,换得数十年和平,是因为双方诚心相待。若使臣真心想促成和睦,当劝单于亲来长安,与陛下共商盟约,而非用公主要挟 —— 这不是和睦之道,是要挟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