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夏和江叙白同时抬头看向窗外。广播台的红色信号塔亮着灯,暖黄色的光透过梧桐叶,落在社刊的字迹上。
“这个主播…… 好像知道我们在哪里。” 江叙白小声说,他刚才帮学弟梳理历史时,就坐在靠窗的位置,而林知夏讲欧姆定律的比喻,跟主播说的一模一样。
林知夏攥紧了手里的社刊,指尖有点发凉。她想起昨天主播念的电路口诀,今天的 “专属提示”,还有社刊里那对和他们相似的搭档 —— 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吗?
江叙白看出她的紧张,把帆布包上的敦煌挂件摘下来,递给她:“别想太多,说不定是哪个好心的学姐,知道咱们要比赛,特意给的提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管怎么样,有我呢,咱们一起练,肯定能完成比赛。”
林知夏接过挂件,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稍微安心了点。挂件上的敦煌飘带弯着弧度,像极了她刚才讲的电流轨迹,也像江叙白说的,串着甜意的糖葫芦。
那天晚上,林知夏把社刊带回了家。她在台灯下翻到社刊最后一页,发现被撕掉的页面边缘,还留着半行字迹:“下次不能让她等太久……”
第三章 跨学科翻译的 “专属默契”
周末的图书馆比平时安静,阳光斜斜地落在靠窗的长桌上,把林知夏摊开的物理练习册染成暖金色。她指尖捏着江叙白送的敦煌飘带挂件,正对着 “抛体运动轨迹” 的例题皱眉 —— 公式她背得滚瓜烂熟,可一想到要在答辩时画出轨迹,还是觉得底气不足。
“在想什么?” 江叙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点刚从外面回来的风凉。他把两盒热牛奶放在桌上,一盒推到林知夏面前,另一盒自己捏在手里,“刚去楼下便利店,看到这个橘子味的,就想着你可能喜欢。”
林知夏抬头,看见他校服外套的口袋里露出半张历史时间线卡片,边角被揉得有点卷。“没什么,” 她把练习册往他那边推了推,“就是抛体运动的轨迹,答辩时要画图,我怕讲不清楚。”
江叙白凑过去看,例题里画着一个斜向上抛出的小球,轨迹是条平滑的抛物线。他突然想起帆布包上的敦煌飘带图案,伸手拿过林知夏的钢笔,在草稿纸上画了起来 —— 先画两根平行的横线当天空,再用曲线勾勒出飘带的弧度,末端还画了个小小的星星。
“你看,” 他把草稿纸推到林知夏面前,指尖点着飘带的曲线,“抛体运动的轨迹,其实跟敦煌壁画里的飞天飘带一样。你抛出小球的瞬间,就像画师提笔的那一刻,飘带往上扬的弧度是上升阶段,往下垂的部分是下落阶段,星星的位置就是最高点。答辩时你这么说,评委肯定能听懂。”
林知夏盯着草稿纸上的飘带,心里突然亮了。她之前总盯着公式里的 “v₀sinθ”“gt²”,却没想过能用这么直观的比喻。她拿起钢笔,在飘带旁边标注出公式,红色的字迹落在曲线旁,竟有种莫名的和谐。
“那数学呢?” 江叙白突然指着练习册最后一页的排列组合题,“这个我昨天看了半小时,还是没搞懂‘有序’和‘无序’的区别。”
林知夏放下钢笔,想了想,从书包里掏出一颗橘子糖 —— 是上次江叙白给她的那种。“比如你去买奶茶,” 她把糖放在桌上,又拿出两支不同颜色的笔当奶茶配料,“先加珍珠再加椰果,和先加椰果再加珍珠,是不是两种不同的喝法?这就是‘有序’,对应排列;但如果是选两种配料,不管先选哪个,最后都是珍珠和椰果,这就是‘无序’,对应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