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更新时间:2025-10-27 01:30:18

“因为我们不折腾。”老周拍了拍江滩上用白灰画的桩位标记,标记旁插着小红旗,每隔5米就有一个,整齐得像列队的士兵,“从2024年10月开始勘探,到2025年7月开工,我们只用了8个月。勘探队用的是无人机航测+地质雷达,20天就完成了沿江200平方公里的地形测绘;设备都是国内自主生产的,水轮发电机组是哈尔滨电机厂造的,特高压设备是国家电网的平高集团产的,不用看别人脸色。你们欧洲搞个项目,光环保评估就得半年,再加上民众抗议、党派争论,能在五年内开工就不错了,等建好了,技术都落后了。”

挂了视频,小陈把地质报告递给老周——报告有砖头那么厚,封面印着“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坝址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阶段)”,里面夹着几十张岩层剖面图和土工试验数据。“周工,江底的微风化花岗岩完整性超过预期,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能达到100兆帕,承载力能到300千帕,第一根桩的直径1.5米,深度50米,完全能按原计划打,不用调整参数。拌和站那边也说,C40混凝土加了聚丙烯抗裂纤维,坍落度控制在180±20毫米,半小时后就能用罐车运到现场,一次能送10立方米,够灌两根桩。”

老周翻开报告,指尖在岩层剖面图上划过——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土层、风化岩层和新鲜岩层,微风化花岗岩的层位很稳定,没有断层和溶洞,他指着图上的红色箭头说:“让现场班组注意,钻到45米的时候,放慢转速,这里可能会遇到花岗岩的节理面,要是钻杆振动超过5毫米/秒,就立马停钻,别硬来。上次在金沙江的项目,就因为没注意节理面,钻杆断了,光打捞就花了三天。”

正说着,一辆印着“国家电网”字样的白色越野车顺着土路开过来,车身上还沾着泥点,显然是从远处的勘探点过来的。车还没停稳,陈默就跳了下来,他穿着件蓝色工装,戴着安全帽,手里攥着张折叠的地图,展开后铺在江滩的石头上——地图是特高压线路的走向图,上面用红色虚线标着“雅鲁藏布江—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起点是林芝,终点是上海青浦,中间经过西藏山南、四川甘孜、重庆、湖北宜昌、安徽合肥,全程3200公里。

“周工,特高压线路的走向定了!”陈默的声音带着兴奋,手指在地图上划过,“甘孜到宜昌段要走横断山区,那里地形复杂,有好多峡谷和高山,我们选了背风坡的线路,避开了泥石流多发区和自然保护区。塔基用的是挖孔桩基础,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而且施工速度快,一个塔基20天就能完工。昨天美国得州电网公司的约翰逊经理还来电话,想引进咱们的特高压技术,可一听咱们的生产线排到2027年了,当场就急了,说他们的电网再不改,明年夏天AI数据中心肯定要限电。”

老周盯着地图上的线路,手指在甘孜段停顿:“这里的海拔超过4000米,冬季气温能到-25℃,特高压的绝缘子要选耐低温的,不能用普通的瓷绝缘子,得用复合绝缘子,还得加防覆冰涂层。上次在青海的特高压线路,就因为绝缘子覆冰,导致线路跳闸,后来换了防覆冰的复合绝缘子,就没再出问题。还有,你之前说的‘风光互补塔’,图纸改好了吗?就是塔身上铺光伏板、顶端装小风机的那种,甘肃酒泉的风电场已经试点了100座,效果不错,雅鲁藏布江的线路也得用上,每座塔能多发电500千瓦时/年,还不占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