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下午,李姐把我叫到会议室,指着屏幕上的文字说:「盛夏,你的文字很细腻,有自己的风格,但太飘了。新媒体文章不是散文,要落地,要让读者有共鸣。比如你写职场新人适应环境,你可以写自己刚入职场的尴尬经历,比如第一次做报表做错了,被领导批评;或者第一次和同事吃饭,不知道该聊什么,只能埋头吃菜。这些具体的故事,比空喊口号更有力量。」

李姐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我混乱的思路。那天晚上我没回家,在公司楼下的咖啡馆坐了三个小时。点了杯最便宜的美式,苦得我皱眉头,却让我格外清醒。我翻遍了青橙文化往期的爆款文章,发现它们都有个共同点:用故事说话。每篇文章里都有具体的人物、具体的情节,有笑有泪,能让读者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想起自己在奶茶店被叫「大婶」的那天,想起和温和平决裂时的心情,想起辞职后独自坐在便利店吃泡面的夜晚,突然有了思路。回到出租屋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室友已经睡了,客厅里留着一盏小夜灯。我轻手轻脚地打开电脑,从「二十七岁被喊大婶,我终于醒了」写起,把这几年的委屈、迷茫、醒悟都揉进文字里。我写自己每天打两份工的疲惫,写看到温和平沉迷游戏时的失望,写决定离开时的决绝,也写对未来的期待。

键盘敲击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写到「我终于明白,一个人最该投资的,是自己」时,眼泪又掉了下来,砸在键盘上,晕开了字母。写完时天已经亮了,窗外的鸟鸣声又响了起来,我反复读了三遍,修改了几处不通顺的句子,才把文章发给李姐。

第二天早上,我忐忑地坐在工位上,不敢看手机。直到十点钟,李姐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眼里有光:「盛夏,这篇很好,有血有肉,能让人共情。你看,写自己真正经历过的事,才最有力量。」她把文章转发到公司群里,很快收到了同事们的点赞,那个穿粉色衬衫的实习生还私发我:「夏姐,你写得真好,我看哭了。」

试岗第三天,我写的那篇《二十七岁,我辞掉「免费保姆」的工作》在青橙文化的公众号发布。中午吃饭时,我刷新了一下页面,阅读量已经破了五千,评论区里有很多女生留言:「我也是这样,为了男朋友放弃工作,现在想重新开始,能问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吗?」「看完你的文章,我终于有勇气和那个不上进的男友分手了」「加油姐妹,你值得更好的生活」。看着那些评论,我突然觉得,原来我的经历,也能给别人带来一点力量。这种感觉,比任何甜言蜜语都让人踏实。

正式入职那天,李姐把我拉进工作群,群里瞬间跳出十几条欢迎消息。「欢迎盛夏加入青橙大家庭!」「夏姐以后多带带我们写爆款呀!」「以后一起加油!」我看着屏幕上的文字,鼻子一酸,眼眶红了——这是我第一次,不是以「温和平女朋友」的身份,而是以「盛夏」这个人,被别人认可、被别人欢迎。

李姐递给我一本员工手册,还有一支印着公司 logo 的钢笔:「欢迎你,盛夏。希望在这里,你能重新找回对文字的热爱,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钢笔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像握着一份新的希望。我用力点了点头,说:「谢谢李姐,我一定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