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第一个月,我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公司,把当天要写的选题列成清单,标注好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中午啃着外卖改稿子,筷子还没放下,就对着电脑屏幕修改错别字;晚上加班到十点是常事,地铁停运了就坐夜班公交,回到出租屋时,室友早已睡熟。
有次因为没注意标题格式,把「【干货】」写成了「【干获】」,发出去的推文被平台判定为「标题违规」,要删掉重发。我盯着屏幕上的「删除成功」提示,手指发凉,眼泪差点掉下来——那篇稿子是关于「职场女性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我采访了三位职场妈妈,改了五遍,熬了两个晚上,还特意找设计部的同事做了封面图。
李姐看到我坐在工位上发呆,递过来一杯热咖啡,拍了拍我的肩膀:「谁没犯过错?我刚做这行时,把客户的品牌名字写错了,写成了竞品的名字,被客户投诉到老板那里,还赔了五百块违约金。那天我哭了一下午,觉得自己特别没用。但后来我发现,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记住教训,下次别再犯。」
她坐在我旁边,打开自己的电脑,调出一个文件夹,里面全是她这些年犯过的错误记录:「你看,这是我刚入职时写的错别字合集,这是格式错误的推文截图,这是被客户打回的方案。我把这些都整理下来,每次写稿前看一遍,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
那天我跟着李姐学标题规范,把公司所有违规案例都整理成文档,打印出来贴在工位的隔板上,红色的字体格外醒目。从那以后,我每次发稿前都会核对三遍:标题格式对不对、错别字有没有、链接有没有失效。有次同事让我帮忙检查一篇推文,我还找出了一个隐藏在段落里的错字,同事笑着说:「夏姐,你现在比校对还仔细。」
入职第二个月,公司接了个合作项目——为一个叫「时光里」的女性服饰品牌做推广,品牌主打「独立女性」概念,需要策划一系列「女性成长故事」专题,每周发布一篇推文,还要配合线上活动做内容传播。李姐把这个项目交给我,说:「盛夏,你写的文章很有共情力,尤其是关于女性成长的主题,你能写出自己的理解。这个项目我相信你能做好,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
接过项目计划书时,我的手都在抖。这是我第一次独立负责项目,不仅要写推文,还要联系采访对象、和品牌方对接需求、协调设计部做配图,甚至还要参与线上活动的策划。项目启动会那天,品牌方的负责人张经理来了,四十多岁,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说话很干练。她看着我说:「夏编辑,我们品牌很看重这次合作,希望能通过真实的故事,传递女性独立的力量。我看了你之前写的文章,很期待这次的合作。」
压力瞬间涌上来,我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项目的事:采访对象找什么样的?推文的风格怎么定?线上活动怎么和内容结合?我拿出笔记本,把想到的问题一条一条列下来,写满了整整两页纸。
第二天,我开始联系采访对象。我先是在公司的公众号上发布了「征集女性成长故事」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