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但翻到后半,内容突然一变。

"地脉非定,随人心转..."林墨隐轻声读出,眉头渐皱。这与形意宗的核心教义相悖——地脉虽会缓慢变化,但基本格局百年不变,怎会"随人心转"?

最后一页,一行小字墨迹犹新,仿佛是昨日所写:"地脉随人心而转,人心亦随地脉而移。"

林墨隐的手停在纸页上。这确实是师父的笔迹,但为何从未听师父提起?他回忆起师父临终前的那个下午,老人握着他的手,欲言又止,最后只说:"墨隐,堪舆之道,不在形而在意。记住,地气通人心。"

窗外,城市华灯初上。霓虹灯光侵入书店,在古书上投下异色光影。林墨隐忽然感到一阵恍惚——自己坚守的古老智慧,在这个追求速效的时代,是否真的还有价值?

电话又响。是王总。

"林大师,我想了想,水景工程太大,还是先摆个风水轮试试。您推荐哪家的?要最灵验的。"

林墨隐望着手中神秘手稿,轻轻叹了口气。

"王总,风水不是买东西,灵不灵验不在物件,而在是否合乎自然之理。"

挂断电话后,他久久凝视着手稿上那句话:"地脉随人心而转,人心亦随地脉而移。"

雨又开始下了,滴滴答答敲打着玻璃窗,像是远古传来的讯息,耐心而持久,等待能被听懂的时刻。

林墨隐走到门口,挂上"暂停营业"的木牌。铜铃再次发出那沉郁的响声,仿佛不只是门铃,而是某个时代缓缓闭合的声音。

他回到桌前,重新铺开宣纸,磨墨提笔,却久久未落一字。墨迹在笔尖凝聚,最终滴落在纸上,晕开一个黑色的圆,如同未解之谜。

窗外,城市的灯光吞没了星光。但在那些光暗交错处,古老的地脉仍在无声流动,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自然与人文,有形与无形。

林墨隐轻轻抚摸着手稿上的字迹,忽然明白师父未说完的话——堪舆师的使命不是寻找永恒不变的风水宝地,而是理解变化中的平衡,在流动的时间中捕捉那一瞬的和谐。

今夜,他将彻夜研读这本神秘手稿。在形意宗最后传人的书店里,一个关于移动龙脉的秘密正等待被揭开第一层纱。

而远处,某座山村的地下,地脉微微颤动,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第二章:格局

晨光熹微时,林墨隐已收拾好行装。那本神秘手稿被仔细包裹,收入随身的帆布包中。封面上那行"地脉随人心而转,人心亦随地脉而移"的字句,整夜在他脑海中回旋。

手稿中提到的"三门村"位于两省交界处,地图上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林墨隐查询后发现,这个村庄因新建水库即将被淹没,村民正在陆续搬迁。

“形意宗第三十六代传人,竟要靠着谷歌地图寻找龙脉。”林墨隐自嘲地笑了笑,将最后一件罗盘放入行囊。

高铁驶出城市,高楼大厦逐渐被丘陵田野取代。林墨隐靠窗坐着,手中捧着《山水气脉论》,目光却不时飘向窗外。现代交通让他一天之内就抵达了需要先师们跋涉数月才能到达的地方,但速度是否带来了更深的理解,他不敢肯定。

转乘长途汽车后,路况明显变差。颠簸了三小时,司机在一片山路口停车:“三门村就在下面,路太窄车开不进去,你得走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