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困惑
林墨隐的书店藏在城市最不起眼的角落,门面窄得几乎要被两侧的高楼吞没。"墨隐斋"三个瘦金体小字悬在门楣上,淡得像是随时会化进空气里。推门时铜铃轻响,不是清脆的叮当,而是沉郁的一叹,仿佛来自某个遥远的朝代。
店内,线装书堆成的山峦在昏黄灯光下投出交错阴影。空气中浮动着旧纸、墨锭和微尘混合的特殊气味——时间是这里有形的存在。六月的雨在窗外织成细密的帘,将现代都市的喧嚣隔在了另一个世界。
他正在用一方端砚磨墨,手腕悬空,动作匀速如呼吸。墨条与砚台摩擦发出沙沙声,是他三十年来最熟悉的韵律。墙上挂着一幅他自己绘制的《山水气脉图》,不是寻常风景,而是用朱砂与墨色交织出的地脉流向图,常人看去只觉玄奥难解。
电话铃撕裂了宁静。
"林老师,王总的车已经在路上了,十分钟后到。"助理小陈的声音紧张地绷着。
"知道了。"林墨隐放下墨条,目光掠过案上一本翻开的《葬经》。郭璞在千年前写下的字句依然清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知气需聚而不散,今人却只求速成。
黑色轿车无声地停在店外。王总跨步进来,西装革履与这空间格格不入。他身后跟着两名年轻助理,手持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仿佛持着现代社会的权杖。
"林大师,久仰大名。"王总伸手相握,力道刻意控制得恰到好处,"张局长说您看风水从不失手。"
林墨隐微微颔首,避开"不失手"三个字。堪舆之道哪有绝对,不过是顺势而为,寻平衡之法。
车队驶向市中心最新建的商业大厦。玻璃幕墙在雨中反射冷光,形如利剑直指苍穹。林墨隐暗自皱眉——太过张扬的建筑往往割裂地气,如巨石投静水,扰乱了原本平衡的气场。
在王总宽敞的办公室里,林墨隐取出罗盘。指针微颤,不是稳定的平移,而是时有跳动。
"王总,您的座位背窗而对门,气流直冲,财来财去难留驻。"林墨隐指向落地窗,"建议移桌至东南位,背后设屏风或书柜,形成靠山之势。"
王总点头:"这个简单,马上改。那财位呢?听说五黄位今年在西北,要不要摆个铜貔貅?"
林墨隐轻轻摇头:"流年飞星固然重要,但建筑本身的气场才是根本。您这栋楼形如刀锋,地气被割,不如在底层花园引水绕行,化刚为柔。"
"水景?成本有点高啊。"王总计算着,"不如多摆几个风水轮?电动的,效果一样吧?"
林墨隐沉默片刻。现代人总想用机械替代自然,用符号代替本质。他们不明白,真正的堪舆不是摆放吉祥物,而是理解天地人之间的微妙联系。
"水要活水,气要活气。"他尽量简洁地解释,"流动的水才能带动气的运转,人造设备难以替代自然之力。"
回到书店已是黄昏。雨停了,夕阳从云缝中漏出几缕,斜照进店内,将书架切割成明暗两界。
林墨隐泡了一壶普洱,茶香与书香交融。他取出师父留下的紫檀木匣,里面是师门历代相传的典籍。最底下是一本手稿,纸色泛黄,封面上无字。
今夜,他再次翻开它。
手稿字迹工整如刻,是师父年轻时所作。前面记载的是形意宗基本要义——"观山形,察水势,感地气,应人心"。林墨隐几乎能背出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