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更新时间:2025-09-13 02:16:57

等老人离开时,握着陈默的手不停道谢:“小伙子,谢谢你啊,要是没有你,我这两万块钱就打水漂了,我老伴还等着钱做手术呢……”

陈默看着老人的背影,想起去年母亲住院时,他也是这样无助,是张教授的提醒和律师的帮助,才让他有了维权的勇气。他突然明白,法律援助的意义,不止是帮人解决法律问题,更是在绝望中给人递一盏灯——就像当初别人帮他那样。

傍晚,法律援助中心的负责人王律师拍了拍他的肩膀:“陈默,你今天帮那位老人的事,我都看见了。你很有耐心,也很专业,有没有兴趣长期来这里做志愿者?我们最近在做‘反网络诈骗进社区’的活动,正好缺像你这样懂法律又懂年轻人的帮手。”

陈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愿意,王律师。我之前也遭遇过网络暴力,知道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我想帮更多人避开这些坑。”

王律师笑了:“好,那咱们下周就去社区做宣讲。对了,你之前的那个网络诽谤案,我在网上看到了,你收集证据的方法很专业,到时候可以跟居民们分享一下,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很容易被网络上的谣言误导。”

陈默点点头。他掏出手机,给张教授发了条消息:“教授,今天在法律援助中心帮一位老人识破了养老诈骗,突然明白您说的‘法律的温度’是什么意思了——不是冰冷的法条,是用专业知识帮人解决困难的温暖。”

没过多久,张教授回复:“很好,默默。记住,法律不是用来炫耀的工具,是用来保护弱者的武器。你走的路,比你想象中更有意义。”

第三章 课堂上的回响:以亲历者为镜

九月,陈默终于回到了学校。因为之前的停学,他比同年级的同学晚了半年毕业,但系里特意为他保留了学籍,还允许他跟着新一届的大三学生一起上课。

开学第一天,张教授的《法律实务》课上,教室里坐满了人。张教授走上讲台,目光扫过全班,最后落在陈默身上:“今天这节课,我想请一位‘特殊的同学’来给大家分享一下——陈默,你上来吧。”

陈默愣了一下,周围的同学也纷纷转头看他。他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和去年的他一样,对法律充满热情,却也对现实中的不公缺乏认知。

“大家好,我是陈默,法学系20级的学生,”他开口,声音有些紧张,但很快就平静下来,“去年九月,我因为一场无端的诬陷,成了网络上的‘偷拍变态’,学校论坛被攻陷,父母收到恐吓信,我妈甚至因为这个心脏病发住院……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想,法律到底能不能保护我?”

台下一片寂静,同学们都屏住呼吸,认真地听着。

“后来,张教授提醒我,‘证据链要闭环’,我才开始收集证据——地铁的原始监控、手机里的法条记录、目击者的证词,还有林小夏和李雨晴的诬陷前科,”陈默继续说,“我联系了律师,决定告她们诽谤罪。那段时间,林小夏还在直播间煽动粉丝‘人肉’我,我每天都能收到几十条辱骂短信,但我没退——因为我知道,一旦退了,我这辈子都得背着这个骂名,而且会有更多人觉得‘网络暴力不用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