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太大了,大得让苏廉有些喘不过气。他看着蔡文昭那双清澈而锐利的眼睛,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他那些写在竹简上的宏伟蓝图,在这样一位真正的世家子弟面前,会不会显得像个笑话?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的竹简,手心已经满是冷汗。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脑子里一片空白。
蔡文昭似乎看出了他的窘迫,语气缓和了些:“先生不必紧张。文昭只是想听听先生的见解,无论对错,都无妨。”她端起粗瓷碗,轻轻抿了一口茶,动作优雅,与这破败的环境格格不入。苏廉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他的机会,也是他的考验。他不能再像个纸上谈兵的孩童了。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泥地地图前,用枯枝指着北方:“袁绍兵多将广,看似强大,然其外宽内忌,谋士不和,此乃取乱之道。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名正言顺,然根基尚浅,四面受敌。”他的声音开始变得沉稳有力,仿佛换了一个人。他不再是一个胆怯的少年,而是一个胸有丘壑的谋士。他从官渡的地理形势,谈到两军的粮草后勤,又分析了袁绍麾下谋士田丰、沮授与逢纪、郭图之间的矛盾。
蔡文昭静静地听着,眼神中的审视渐渐变成了惊讶。苏廉的剖析鞭辟入里,远超她的预料。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马蹄声和叫骂声。一个邻居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惊恐地喊道:“廉哥儿,快跑!袁绍的兵……逢纪派兵来剿咱们这些青州士族了!”原来,逢纪为了在袁绍面前表功,正借机清除青州本地不愿依附袁绍的势力。苏廉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麻烦来了。
---
## 第二章 临危受命
院外的叫骂声越来越近,夹杂着兵刃出鞘的锐响和百姓的哭喊。蔡文昭的脸色也变了,她没想到逢纪的爪牙来得这么快。苏廉却异常冷静,他迅速将那卷珍贵的《治世策》塞进墙角的砖缝里,然后对蔡文昭说:“蔡姑娘,你从后门走,去城东找赵广将军,就说我苏廉求他援手。快!”
“那你呢?”蔡文昭看着他,眼中满是担忧。
“我得留下来安抚大家。要是都跑了,逢纪的人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屠戮。”苏廉的眼神里透着一股决绝。他推开屋门,只见十几个袁军的士兵正气势汹汹地闯入院子,为首的是一个满脸横肉的校尉。百姓们吓得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谁是苏廉?”那校尉厉声喝道,手中的长刀直指苏廉。
苏廉不卑不亢地迎了上去,朗声道:“我便是。不知将军带兵闯我民居,所为何事?”
“何事?奉逢纪军师之命,清剿勾结曹操的乱党!你们这些青州士族,首鼠两端,今日便是个了断!”校尉说着,挥了挥手,手下的士兵便要上前抓人。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苏廉突然大喝一声:“且慢!”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让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他环视着那些惊恐的百姓和面露凶相的士兵,缓缓开口:“诸位将士,诸位乡亲!我等皆是汉家子民,生于斯,长于斯。如今黄巾余孽未平,董卓之乱刚平,北有胡虏,南有蛮夷,正是我等同心协力,共御外敌之时!为何要刀兵相向,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