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楼啊,年头久了,有点邪乎事儿也正常。”老板漫不经心地说,“听说建国前那儿是个小作坊,好像出过事,死过人。具体啥事就不清楚了,都是老辈人传的瞎话。”
旧事?传闻?秦风对此持保留态度。比起鬼怪,他更愿意相信是某种尚未被察觉的自然或人为因素。
回到办公室,他试图查找青苔街47号的历史档案。电子档案很少,只提到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职工宿舍。更早的记录,需要去市档案馆翻找纸质文件。
同时,他对那个未知碎屑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成分依旧是硅酸盐为主,但那些有机杂质很奇特,结构异常稳定且复杂,数据库里没有匹配项。它不像任何已知的工业产品或自然矿物。
夜幕降临。秦风独自留在办公室,对着白板上罗列出的线索:
死状惊恐(心理冲击)
内部腐败停滞/异常脆弱(生物层面异常)
咽喉及细胞层面细微刮伤(物理层面异常)
现场高频噪音传闻(声学异常)
床脚特殊痕迹及未知碎屑(物理证据)
历史传闻(背景信息)
这些碎片似乎无法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图画。科学解释似乎走到了尽头,而那个“超自然”的阴影,开始悄然浮现。
( 手机突然响起,是档案馆的管理员回电:“秦法医,您要查的青苔街47号地块的早期档案……嗯,有一部分,但是……1943年到1945年期间的记录,是空的。” )
第四章:缺失的记录
档案馆管理员的话让秦风心中一凛。空白的记录?是遗失,还是人为抹去?
第二天一早,他直接赶到了市档案馆。在布满灰尘的档案库里,他找到了青苔街所在区域的相关卷宗。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图纸和分配记录,乏善可陈。
关于更早的历史,正如管理员所说,一片模糊。只有一些零星的记载表明,那片区域在抗战时期曾经存在过一个私人开办的小型“精密仪器加工厂”,生产一些钟表零件、眼镜框之类的东西。老板姓钱。
1945年底,这家小厂突然关闭,记录戛然而止。没有任何关于事故或人员伤亡的官方记载。
“精密仪器加工……”秦风沉吟着。这会不会和那种高频振动、细微刮伤产生联系?比如某种失控的、极其精密的切割工具?
他请求调阅了那个时期本地的报纸微缩胶片。在浩如烟海的旧新闻里,他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眼睛酸涩不堪。终于,在1945年11月的一份地方小报的一个极不显眼的角落里,他看到了一则短讯:
“本市青苔巷‘钱氏精工’作坊日前因故歇业。坊间传闻,该作坊近日屡发怪事,多名工匠称出现幻听、心悸之症,并有数人莫名病倒。坊主钱某亦一病不起,疑与坊内所用特殊材料或新式机械有关。详情不明,警方已介入调查。”
特殊材料?新式机械?幻听心悸?这则语焉不详的报道,仿佛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秦风思路的某个关卡。
之前的调查方向,或许过于集中在“生物体”本身,而忽略了“环境”和“工具”的因素。如果,存在某种历史上遗留至今的、能产生特定高频振动或释放特殊物质的装置或材料呢?它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被激活,影响了刘老先生,甚至更早时期的作坊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