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更新时间:2025-10-19 02:02:16

手机震了一下,是同学群的消息提示,张鹏发了张他刚才沉默的照片,配文“未来的‘种田大户’,加油!争取种出黄金来!”,后面跟着一串嘲讽的表情包。

闵文清把手机调成静音,收起资料单,靠在椅背上闭上眼——他不用等未来,很快,他就要让这些人知道,种地不是笑话,是他选的最好的路。

第2章:破屋前的质疑声

闵文清背着帆布包走进闵家村时,村口老槐树下的大爷们正举着蒲扇下棋,棋子落棋盘的脆响里,混着打量他的目光。

王大爷放下棋子,眯着眼睛看他“文清?你咋这时候回来?不留在城里找工作?”

他还没来得及回答,张婶就提着菜篮子凑过来,菜篮子里的黄瓜还带着水珠,她上下打量着闵文清“听说你在城里读的大学,怎么没留在城里?是不是……不好找工作?”

“可不是嘛!”李叔叼着烟走过来,烟蒂在地上摁了摁“我家小子没读大学,都在县城的电子厂当组长了,一个月也能拿六千多,你这读了四年书,回来种地,不是白瞎了那学费吗?”

闵文清笑了笑,没解释,背着包往家走,身后的议论声像苍蝇似的跟着他,直到他走进自家那栋老旧的砖瓦房。

院子里的杂草长到膝盖高,墙皮掉了大半,露出里面的红砖,爷爷辈传下来的石磨摆在角落,上面落满了灰。

母亲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手里还攥着个没择完的菜,看到他,手里的菜“啪”地掉在地上“文清?你咋回来了?不是说毕业后在城里找工作吗?”

父亲从屋里跟着出来,手里拿着个锄头,黝黑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把锄头往墙角一靠,说了句“先进屋,有话慢慢说”。

屋里的陈设还是老样子,掉漆的木桌,褪色的窗帘,墙上挂着他小时候得的奖状,母亲给她倒了杯凉水,水杯边缘有个小缺口“文清,是不是在城里受委屈了?找不到工作咱再找,别跟自己较劲啊!”

父亲坐在木桌对面,掏出烟盒,抽出一根烟点燃,烟雾缭绕里,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家里还有三亩地,要是实在想种,就先种着试试,但你得想清楚,种地苦,春天要育苗,夏天要抗旱,秋天怕霜冻,冬天还得防病虫害,不是你在书上学的那么简单”。

母亲红着眼眶,拉着他的手“文清,听妈的话,再投投简历,哪怕去小公司也行,一个月三千块咱也干,你爸昨天去镇上买化肥,听人说你要回来种地,蹲在路边抽了半包烟,都没好意思跟人说话”。

闵文清看着父母担忧的眼神,从帆布包里掏出那叠农科院的资料单,还有自己实习攒的五万块存款单,放在桌上“爸,妈,我不是瞎种地,这是省农科院培育的高糖樱桃番茄,适合咱老家的土壤,我算过了,种十亩,一年至少能赚二十万”。

父亲拿起资料单,眯着眼睛看上面的字,手指在“糖度18”“亩产5000斤”的字样上划了划,没说话,只是又抽了一口烟。

母亲拿起存款单,看着上面的数字,眼泪掉得更凶了“这是你实习攒的钱?你就这么拿去种地?要是赔了可咋整?”

闵文清拍了拍母亲的手“妈,我有把握,我上个月去农科院问过专家,咱老家的土壤是酸性的,刚好适合这番茄生长,而且现在人都爱吃优质农产品,肯定能卖上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