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二章:嫉妒的颜料与失踪的线头

几天后,第二位客户上门。

这位的风格和王总截然不同。他叫阿哲(当然大概率是艺名),搞行为艺术的,长发扎成揪,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桀骜和焦躁。

“我受不了了!”他一屁股坐下,差点把我那把人体工学椅坐塌,“那个姓赵的!就那个画卖得死贵、评论界吹上天的家伙!他凭什么?他的东西就是狗屎!包装出来的狗屎!”

他的阴暗面是嫉妒,炽热、滚烫、足以把他自己和周围一切都烧穿的嫉妒。

“我需要平静,林师傅。”阿哲抓着自己的头发,“我必须创作!但一想到他那些破画,我就想砸东西!我甚至想……”他猛地住嘴,眼神闪烁。

“甚至想什么?”我平静地问,同时调整着镇纸的角度。对付这种情绪外溢型的,需要更强的聚焦。

“没什么……”他眼神躲闪。

“阿哲先生,”我声音冷了一度,“‘净化’的前提是绝对坦诚。任何隐瞒都会导致能量回流,后果可能比现在更严重。您不想某天在画布上直接用红色颜料写下‘我恨赵XX’吧?那可能倒真是种行为艺术了。”

他打了个寒颤,终于吐露:“我……我跟踪过他。我知道他每周三晚上会去那个叫‘蓝调’的私人画廊,见他的情人。我偷偷拍了照片……我想过把照片发给他老婆,或者直接匿名寄给媒体……”

又是照片。这帮人对付对手的手段,贫乏得让人想打哈欠。

“聚焦于那种感觉,”我引导他,“跟踪时的刺激,偷拍时的窥伺感,想象他身败名裂时的快意……对,就是这种混合着罪恶和兴奋的情绪……”

净化过程比王总激烈得多。阿哲像条离水的鱼一样挣扎扭动,发出压抑的嘶吼。镇纸发出的低频振动似乎都比平时更强一些。

完成后,他虚脱了,但眼神里的狂躁的确褪去了不少。

送走他,我立刻记录案例。

“客户A-Zhe,男性,31岁。自述:极度嫉妒同行,创作受阻。暴露阴暗面:跟踪、偷拍竞争对手,意图曝光其婚外情以破坏其声誉。净化过程剧烈但有效,负面情感剥离率预估88%。”

写到这里,我鬼使神差地加了一句:“客户提及竞争对手每周三晚前往‘蓝调’私人画廊。”

然后,我打开了本市新闻网页,下意识地搜索“画廊”、“失踪”等关键词。

没有。风平浪静。

我笑自己有点神经过敏。又不是写小说,哪来那么多连环案。

但那种不对劲的感觉,像一根细刺,扎在脑子里。

我尝试回顾最近几个月处理过的案例。数量不多,但似乎……“意外”有点多。像李娟那样净化失败崩溃的有两三例。还有一两个,净化成功后不久,就听说遇到了各种小麻烦,虽然无伤大雅,但总让人觉得有点太巧了。

比如,半年前一个女高管,净化了因为嫉妒而给下属使绊子的阴暗面后,没多久她负责的项目就爆出个小漏洞,虽然很快解决,但让她焦头烂额了一阵。那个漏洞出现的时间、方式,都巧得像精心设计过。

我当时没在意,谁还没个水逆期呢?

但现在,王总案例里那个“圣心”福利院的巧合,像第一块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