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低头。”林默指向楼下荷花池,锦鲤正摆尾游过粼粼水面,“这才是鱼翔浅底。”
有轻笑声响起。林默走回讲台,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苍劲线条:“文字不是用来背诵的密码,而是通往世界的窗。现在告诉我,你们透过这首诗看见了什么?”
最初的沉默后,手一只只举起来。学生们描述着想象中的湘江秋色,说到自家阳台望见的江景,提到童年去过的橘子洲头。林默引导他们关注“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视角转换,体会“问苍茫大地”的发问姿态。
下课铃响时,坐在第一排的女生惊讶地嘀咕:“居然没讲修辞手法考点?”
林默收拾教材的动作顿了顿。他知道这个女生——中考语文满分,笔记本用六种颜色标注重点。她桌面上摊开着明显是提前准备的《高三语文考点精析》,书页边沿贴满了索引标签。
“明天讲。”林默说,“记得带《现代汉语词典》。”
女生睁大眼睛:“不是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就够了吗?考试又不考词典内容。”
“字典是船桨,”林默拍拍怀中的教材,“而词典才是能载你们远航的船。”
他走出教室时,听见身后爆发的议论声。“真的不用买教辅?”“我爸妈已经订了全套《高考突破》了!”“他说要带词典哎...”
走廊另一端传来夸张的笑声。化学教研组长郑鹏飞正被几个年轻教师围着,手里挥着一沓印刷精美的资料:“...所以我说,就得用题海战术!今年我校用的《化学终极预测卷》是我参与编写的,已经通过关系送到省教研室了...”
林默与之擦肩而过时,郑鹏飞故意提高音量:“某些人以为教学是风花雪月呢?高考录取看的是分数,不是诗人的多愁善感!”
几个青年教师尴尬地噤声。林默却停下脚步,从教材里抽出一本笔记:“郑老师,您上周推荐的《有机化学200题》,第78题答案有误,应该是sp²杂化而不是sp³。”
郑鹏飞的笑容僵在脸上。林默继续平静道:“第143题的超纲内容其实在新版教材选修模块有更简单的解法,我标注好了。”他将笔记递过去,转身时听见纸张被捏皱的声响。
教师休息室的门开着。林默给自己泡茶时,听见隔间里两个班主任的对话: “...家长群都炸了,说新来的语文老师不让买教辅?” “林默嘛,一直这样。不过他带的班高考成绩居然不差。” “去年平均分比郑老师班低两分呢...” 茶杯与托盘碰撞出清脆声响。谈话声立刻消失了。
午休时分,林默在办公桌前批改开学小测。文字题里充斥着标准答案的腔调,仿佛每个学生都背诵过同样的答题模板。直到翻开最后一本——没有分段列点,没有套用“通过...表现...”的句式,而是用干净的文字写:“我听见了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时听见的风声,原来千古以来的秋风都说着同一种自由。”
林默拿起红笔,在鲜少给出的“A+”后面,又添了一个五角星。
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沉思。来电显示是“书海出版社”,他合作多年的编辑。 “林老师!”对方声音急切,“您主编的《教材深度解读》系列,今年订数掉了三成!书店说很多学校改用《高考必胜秘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