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心里一暖,回复:“好啊,到时候麻烦你了。”
整理完工具,林晚看着四个装满的收纳箱,忽然觉得“回农村”的念头越来越清晰。之前只是觉得“农村安全”,现在备齐了抗冻、应急的工具,心里更有底了——就算冬天断水断电,有这些工具,也能正常生活。她给妈妈发了条微信:“妈,我买了手动水泵和发电机,下周回去帮你安装,以后水管冻裂也不怕了,停电也能用电暖器。”
妈妈回复:“你这孩子,怎么买这么多东西?花了不少钱吧?”
林晚笑着回复:“钱不重要,你们住得舒服、安全才重要。下周我回去,跟你们说个事,咱们回农村住吧,城里太挤了,农村空气好,还有院子,我备的这些东西也能用得上。”
妈妈没立刻回复,林晚知道,妈妈需要时间考虑,但她相信,等下周回去,让妈妈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资,感受到“安全”,妈妈一定会同意的。
第五章 父母的顾虑与归乡计划:把“说服”,藏在看得见的安心里
林晚是带着两大箱物资回的老家。
周日早上,她坐最早的班车,怀里抱着装保暖内衣的收纳箱,手里提着装应急灯的袋子,一路颠簸了两个小时,才到老家的村口。远远就看见爸爸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她,穿着一件旧棉袄,手里拿着个布袋子。
“晚晚,怎么带这么多东西?”爸爸接过她手里的袋子,掂量了一下,“挺沉的,里面装的啥?”
“都是给你们买的保暖和应急的东西,回去再跟你说。”林晚挽着爸爸的胳膊,往村里走。老家的路还是土路,下过霜后有点硬,踩上去咯吱响。路边的田地里光秃秃的,只有几棵老枣树还站在那里,枝桠伸向天空,透着股安静的劲儿。
第一步:先“秀”物资,让父母看到“实在”
回到家,妈妈正在厨房做饭,闻到动静迎出来:“可算回来了,快洗手,饭马上就好。”
林晚没先洗手,而是把收纳箱打开,拿出充电暖手宝:“妈,你试试这个,充电的,不用灌热水,能暖8个小时,冬天看电视的时候揣在怀里,不冻手。”
妈妈接过暖手宝,按了下开关,很快就热了起来,暖乎乎的贴在手里,她笑着说:“这东西好,比热水袋方便多了,就是费电不?”
“不费电,充一次电才用一度电,而且还能给手机充电,停电的时候也能用。”林晚又拿出加厚羽绒服,“妈,你试试这件衣服,能抗-30℃,冬天去村口挑水也不怕冷。”
妈妈穿上羽绒服,拉了拉拉链,正好合身:“挺暖和的,就是有点沉,不过冬天冷,沉点也没关系。”
爸爸在旁边看着,拿起手动水泵:“这是啥?看着像个铁疙瘩。”
“这是手动水泵,”林晚解释道,“上次张叔家水管冻裂,就是因为没这个,只能去挑水。咱们把这个装在井边,就算水管冻裂了,摇这个把手就能抽水,不用挑水,你和妈也不用累着。”
她又拿出发电机的视频,给爸爸看:“这个是发电机,停电的时候能发电,能带动电暖器、冰箱,你平时用的电子血压计也能充电。下周陈屿回来,咱们一起安装,他懂这个,到时候教你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