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屿很快回复:“好,听你的。对了,你休息的时候要不要一起去看看?那家店还卖发电机,我不太懂,想请你帮我参考参考。”
林晚想了想,回复:“可以,我下周三休息,到时候联系你。”
放下手机,林晚看着窗外的太阳,心里忽然有了方向。她不用一下子准备好所有东西,也不用立刻说服父母,她可以利用休息时间,一边查资料一边囤货,一边跟陈屿交流经验,慢慢把“准备”这件事做扎实。毕竟,危机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提前一步,就多一分底气。
第二章 首批囤货:从“查攻略”到“搬回家”,先把“吃”的备好
周三休息,林晚没睡懒觉,早上七点就爬起来,打开电脑查“应急食品选购攻略”。她之前只知道要囤大米罐头,却不知道这里面还有不少门道——比如大米要选“真空包装+东北米”,因为东北米含水量低,更耐储;罐头要选“马口铁包装”,比玻璃瓶更抗摔,还能防止阳光直射;压缩饼干要选“军用款”,保质期比民用款长一倍,热量也更高。
她把这些知识点记在备忘录里,又打开几个购物平台对比价格。淘宝上的军用压缩饼干有很多家卖,她特意选了一家有“军工认证”的店铺,看评价说“保质期3年,一块能顶一顿饭”,她先拍了10块试用,打算好吃再回购。京东上的真空大米选了“东北五常米”,10kg装,评价里说“放了半年还很新鲜”,她拍了两袋,收货地址填了老家——老家房子大,有个专门的储藏间,囤在那里比囤在出租屋安全,也不容易被人发现。
上午十点,陈屿发来微信:“林晚,我到应急物资店门口了,你到哪了?”
林晚收拾好背包,里面装着她列的清单,回复:“马上到,等我十分钟。”
应急物资店在城郊,离市区有点远,林晚坐了半小时公交才到。店门口停着几辆货车,店员正忙着卸货,陈屿站在门口等她,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里面夹着他列的清单。“你来了,”陈屿迎上来,把清单递给她,“我又加了点东西,你帮我看看有没有没必要的。”
林晚接过来,清单上列着“手动水泵1个、太阳能手电筒2个、发电机1台、牛肉罐头10罐、冻干米饭5盒”。“发电机不用急着买,”她指着“发电机”那项,“发电机需要汽油,还得定期维护,现在买了不用,反而容易坏。你可以先买汽油桶,等后面真需要了再买发电机。”
陈屿点点头,把“发电机”划掉,改成“汽油桶2个”。两人走进店里,店里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应急物资,从压缩饼干到防刺服,应有尽有。店员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见他们是年轻人,笑着说:“现在年轻人也知道备应急物资了,挺好,去年冬天停电,好多人来抢手电筒,都没货了。”
“大叔,您给推荐几款耐储的罐头吧。”林晚笑着说。
大叔领着他们走到罐头区:“首选牛肉罐头,这是军用配方,保质期36个月,打开就能吃,还能炖菜。金枪鱼罐头也不错,含钙高,配米饭吃特别香。你们要是喜欢吃蔬菜,就买番茄罐头,能做汤,还能当调味品,保质期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