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雨巷初遇,槐香藏心
民国二十二年的梅雨季,江南的雨总缠缠绵绵下不完。青石板路被雨浸得发亮,倒映着巷尾那棵百年老槐树的枝桠,像幅被雨水晕开的淡墨画。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雨珠砸在槐叶上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远处河埠头传来的洗衣妇的闲谈,却又很快被雨声吞没。
六岁的苏晚蹲在槐树下,小小的身子缩成一团,手里攥着半块快化了的麦芽糖。糖纸是米白色的,沾了雨水,变得软塌塌的,黏在手指上,甜腻的气息混着潮湿的水汽,萦绕在鼻尖。她仰头望着槐树枝桠,看雨珠顺着叶片的纹路滚落,在她天蓝色的布裙上砸出小小的湿痕——那是娘去年给她做的裙子,如今裙摆已经短了一截,露出纤细的脚踝,在微凉的雨气里泛着白。
她的脸色比瓷还白,连嘴唇都没什么血色,呼吸轻得像片羽毛,胸口微微起伏,每一次吸气都带着不易察觉的滞涩。稍一用力,胸口就会传来一阵闷痛,像有只无形的手攥着心脏,让她忍不住皱紧眉头。三天前她又犯了病,夜里咳得睡不着,娘抱着她哭到深夜,眼泪落在她的额头上,又凉又咸。娘说:“晚晚,你这心脉弱得像蛛丝,能不能熬过这个夏天都难说。”她那时不懂“熬不过夏天”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娘的哭声很难过,所以她乖乖地靠在娘怀里,拍着娘的背说:“娘不哭,晚晚不疼。”
今天趁娘去河边洗衣,她偷偷跑出来,只想看看巷口那棵总在春天飘白絮的老槐树。去年春天,她还能在娘的搀扶下,站在槐树下看白絮纷飞,今年却连走路都要慢慢的,稍快一点就会喘。她想再看看槐树,说不定等槐絮再飘的时候,她的病就好了。
“喂,你怎么蹲在雨里?会着凉的!”
清亮的少年音突然穿过雨幕,像颗石子砸在平静的水面上,打破了巷子里的寂静。苏晚吓了一跳,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男孩举着靛蓝色油纸伞跑过来。伞面边缘绣着细碎的兰草,被雨水打湿后,颜色显得更深了些,伞骨上沾着泥点,裤脚卷到膝盖,露出沾着草汁的小腿——一看就知道是刚从野外回来。
男孩比苏晚大两岁,穿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领口处缝着一块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他的头发有些凌乱,额前的碎发沾在额头上,脸上带着少年人的莽撞,眼神却亮得像夏夜的星,透着一股清澈的韧劲。他跑到苏晚面前,停下脚步,油纸伞往她头顶倾了大半,自己的左肩膀很快被雨水打湿,深色的水渍在粗布上慢慢晕开。
苏晚想站起来,可刚一用力,胸口的闷痛就又传来,她忍不住皱紧眉头,小小的身子晃了晃。陈屿看出她的不适,赶紧蹲下身,伞柄始终朝着她的方向,声音放软了些:“你是不是不舒服?我送你回家,你家在哪?”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掌心带着刚采完草药的温度,还残留着淡淡的薄荷香,“我叫陈屿,住巷头第三家,我爹是巷口药铺的掌柜。”
“苏晚,我家在巷尾。”她的声音轻得像雨打槐叶,细弱却清晰。陈屿听她声音小,以为她是怕生,便笑着说:“那正好,我送你回去,顺路。”他说着,便要扶她起来,可刚碰到她的胳膊,就觉得她轻得像片羽毛,几乎没什么重量。他愣了一下,随即弯下腰,背对着她:“我背你吧,这样快些,免得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