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更新时间:2025-09-09 01:30:31

初中时岁,我们遇见了一位改写我们命途的师者——周老师!

她自身便有一对听力障碍的双生子,经不懈努力助他们学会了发声。

周老师不仅传授学识,更教导我们接纳自身的不同,将这份“缺憾”转为力量。

“听障让轻语避开外界纷扰,更易专注;语障让轻眉更擅用其他方式表达,孕育了你的艺术感知。”

周老师常这般启迪我们。

她让我担任学委,锤炼我的领导力;

她为姐姐争取到美术特长生名额,让她的才华得以绽放。

在周老师的激励下,我开始协助其他学习困难的同学,为他们辅导课业。

姐姐则创办了艺术工坊,教导同窗用绘画与舞姿传递情感。

我们渐渐从受助者转变为施助者,这份蜕变极大滋养了我们的自信。

高中岁月成为我们绽放的舞台。

我以卓越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的特教班,姐姐则以艺术特长生身份被同一学府录取。

此时的我们已全然接纳自身独特,并学会在以声音为主导的世界里开辟自己的蹊径。

我创出一套高效学法:借振动感应器“听”课,运用视觉记忆储存知识,甚至能通过教师唇形“读”懂授课内容。

姐姐则发展出多元艺术表达:她的画作入选全国青少年画展,她的舞蹈虽无声却极具感染力,荣获省级赛事大奖。

在此期间父母的小餐馆生意也逐渐起色。

父亲跑运输积攒下稳定客源,母亲的小馆因用心经营赢得口碑。

他们虽仍忙碌,但每周末都会预留专属时光与我们交流,了解学业与生活。

父亲学会了流利手语,母亲则成读唇专家,她甚至能通过姐姐细微的唇动读透她的心绪。

高考那年,我们全家面临重大抉择:我该报考何专业?姐姐是否该延续艺术之路?

经多次家庭商议,我们最终定夺:我将报考计算机科学,发挥我的专注力与逻辑思维;

姐姐则择视觉艺术设计,施展她的创作天赋。

“你们如同两株不同的花,终将以各自姿态盛放。”

母亲用手语告诉我们,眼中噙满骄傲的泪光。

高考放榜那日,全家屏息围坐电脑前。

当我看见自己的成绩足以叩开顶尖大学计算机专业之门时,我跃起身紧紧抱住身旁的姐姐。

而姐姐亦以专业榜首之姿被美术学院录取。

父母喜极而泣,父亲甚至欢欣地模仿我们打手语的姿势,比出一个略显生涩的:

“我爱你们”。

那个夏季,我们家浸满欢欣。

父母的小餐馆特地推出“庆贺套餐”,与食客分享这份喜悦。

许多老主顾都知晓我们姐妹的故事,纷纷登门道贺。

姐姐为餐馆绘制巨幅壁画,描绘一对聋哑双胞胎在家人守护下成长的故事。

我则为餐馆开发了一套智能点餐系统,提升了运转效率。

临行前夜,全家坐在小院中,以独特的方式絮语。

父亲追忆我们儿时学手语的趣事,母亲则叮嘱大学生活的细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