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与姐姐相视而笑,用手语互道:“大学见。”

我们明白,大学生活必将充满崭新挑战。

夜渐深,我与姐姐卧榻而眠,继续以手语交谈。

“你怕吗?”姐姐问我。

“有些,但更多是期待。”我答。

“我们会成功的。”姐姐比划着,“因为我们本是彼此的半身。”

月光穿过窗棂洒落我们脸庞,映亮含笑的轮廓。

开学前日,母亲整整忙碌一整天,为我们打点行装。

她将每件衣衫熨得平整服帖,在每双袜角绣上我们名字的缩写。

父亲则默默查验行李,不住往箱中塞入家乡特产与各类日用杂物。

“在外要彼此照应,准时用餐,保重身体。”

母亲以手语殷殷嘱咐,眼中噙着不舍的泪光。

父亲轻拍我们肩头,比划着:“遇事莫慌,爸妈永远撑你们。”

我与姐姐相视而笑,同时以手语回应:“我们定会努力成为你们的荣光。”

翌日破晓,全家共赴机场。我与姐姐一往北京,一去上海,这是我们人生首度分离。

在安检口前,轻眉蓦然紧紧抱住我,用手语急速比划:“轻语,纵隔千里,我们心魂相系。每周视频,不准懈怠!”

我重重颔首,眼底泛起泪意:“姐姐你也要顾好自己,不要总是熬夜作画。”

第三章

踏入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瞬间,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压。

四周是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精英学子,他们谈笑风生,而我却需依靠读唇与文字来理解他人言语。

开学首周,我便遭遇难关。

专业课教师语速极快,即便我坐在首排,仍难以完全捕捉他的唇语。

课后同学们聚在一处探讨问题,我却因沟通阻碍难以融入。

直至第三日,班主任李老师察觉到我的困境。她召集班委商议,提出一个方案:

每次课后,学习委员将课堂要点整理成文字发给我。

小组讨论时,同学们尽量采用文字交流或放慢语速方便我读唇。

同窗们的热忱相助令我感动不已。

我也开始发挥自身优势——因不受外界声响干扰,我能全然沉浸于编程与算法研究。

深夜的计算机实验室里,我常是最后离去的身影。

我的代码愈发娴熟,首月的编程作业甚至获得教师特别嘉许。

然而真正的挑战来自团队项目。

首次小组会议时,我借由打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