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澄看得眼睛瞪得溜圆,嘴巴都忘了闭——手里还残留着单杠的凉气,可再看大爷轻松的模样,只觉得自己这胳膊,怕是还没大爷的鸟笼有劲儿。
大爷吊够了一分钟,才慢悠悠松手落地,拍了拍手上的灰,看着还在发愣的张澄乐:“咋样?这活儿看着简单,实则是练耐力的。你要是天天来吊一会儿,不出一个月,保准胳膊有劲儿,连腰杆都能直不少。”
张澄揉着还在发酸的胳膊,心里直犯嘀咕:就这“吊一会儿”,对现在的自己来说都跟渡劫似的。可看着大爷精神矍铄的模样,再想想自己之前爬两层楼都喘的怂样,还是咬了咬牙:“成!那我从今天开始练,麻烦您多指点指点。”
“这就对喽!”大爷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伸手从鸟笼边摸出个旧搪瓷缸,拧开盖子喝了口茶,“我姓王,你叫我王大爷就行。每天早上六点我都来这儿遛鸟,你要是来练,遇到啥问题尽管问。”
3 公园里的“逆袭”
从那天起,张澄开始把公园当成了“第二个家”。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吃过早饭就去公园,先绕着公园跑两圈,再去练健身器材,刚开始吊单杠,十秒就得下来,胳膊抖得跟筛糠似的,王大爷就在旁边叼着烟卷儿喊:“别慌!呼吸匀着点,想象胳膊根儿往骨头里收!”
有回他实在撑不住,手一滑差点摔下来,还好王大爷眼疾手快扶了他一把,顺便敲了敲他的后背:“跟你说多少回了,别绷着劲儿!你这是跟单杠较劲呢,还是跟自己较劲?”张澄红着脸点头,再吊的时候,试着放松肩膀,竟真多撑了五秒。
慢慢的,张澄能吊够半分钟了,王大爷又开始教他做引体向上。第一次尝试时,他憋得脸通红,脖子上青筋都爆出来,也只把下巴勉强凑到单杠边,还差点把自己勒得喘不过气。王大爷在旁边看得直乐:“你这不是拉单杠,是给单杠‘啃苹果’呢!”
周围打太极的、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也凑过来起哄,穿红运动服的李大妈笑着喊:“小张啊,加油!等你能做十个引体向上,大妈给你带红糖馒头!”张澄被说得不好意思,却也来了劲,每天加练十分钟,胳膊上的肌肉渐渐鼓了起来,连以前松垮的T恤都显得紧绷了些。
有天早上,张澄居然一口气做了五个引体向上,落地时还稳稳的。王大爷拍着他的胳膊,力道比以前轻了些:“不错不错,这肌肉练得有模有样了,比我家那只会啄人的画眉还‘有劲儿’!”笼里的画眉像是听懂了,扑腾着翅膀叫了两声,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张澄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暖洋洋的——以前在帝都,每天挤地铁、赶方案,身边全是行色匆匆的人,连跟同事多说两句话都觉得浪费时间。可在这小公园,一句玩笑、一口热茶、一次伸手相助,都让他觉得踏实。他摸了摸胳膊上的肌肉,突然觉得,这段“摆烂”后的日子,好像比在北京时更有滋味。
日子跟公园的晨雾似的,一晃就飘走一年多。张澄早不是当初那副模样——那会儿他抓着单杠吊十秒,胳膊就抖得像筛糠,活脱脱一只“软脚虾”;如今再看,锦绣公园的单杠旁,每天清晨准能寻着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