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活人,一边是军器。
监工嘶吼:“张民生!你懂控炉,快去守炉!小栓……听天由命!”
张民生站在火光中,汗如雨下。
他想起父亲的话:“铁有脊梁,人不能软。”
可脊梁,该撑向哪一边?
他没犹豫。
先冲向小栓,用铁钳撬开铁架,背起少年就跑。火苗燎焦他后背衣裳,皮肉灼痛,他咬牙冲出火圈,把小栓塞给老赵:“带他走!”
转身,他又扑向丙字七坊。
炉口铁水已泛白,眼看要溢。他抄起湿麻布裹手,猛拉风箱反向鼓风——这是铁匠救炉的险招,借风压铁水回流。火星溅上手臂,嗤嗤作响,他一声不吭。
火势渐控,炉未炸。
可东头兵器库已塌,五百副新制弓弩化为灰烬。
天亮时,主将亲至。
监工跪地请罪,又指张民生:“此人先救私童,后救私炉,延误救库,罪加一等!”
主将不语,只问张民生:“你为何先救小栓?”
张民生跪地,背伤渗血,声音沙哑:“库可再建,箭可再打。人若死了,就真没了。”
主将凝视他良久,忽然道:“你救的不是小栓,是军心。”
原来,昨夜逃散的匠人见张民生冒死救人救炉,羞愧返回,合力扑灭余火。军心未溃,全赖此一举。
主将转身,对监工道:“记张民生首功。小栓编入匠籍,由他照看。”
张民生没谢恩,只问:“小栓……能活吗?”
“郎中说,腿保住了。”
他这才松了口气,身子一晃,几乎栽倒。
老赵扶住他,低声问:“值得吗?”
张民生望向焦黑的兵器库,又望向草棚里昏睡的小栓,轻声道:
“铁匠打铁,为的是让人活,不是让人死。”
炉火虽冷,人心未烬。
【宋朝国学小知识:
夜袭战术:金兵游骑常于南宋后方实施“火袭”,专烧粮草军械,以弱制强,史载隆兴年间此类袭击频发。
反向鼓风救炉:宋代铁匠确有“逆风压铁”之法控铁水溢出,属高危技艺,非老匠不敢用。
匠籍收编:宋代军匠可收孤儿为“匠户附籍”,既解决人力,亦行抚恤,张民生救小栓合此制度逻辑。】
小栓的腿保住了,但落了跛。
军医说,若无专人照料,伤口会溃烂复发。匠营无此例,按律,残匠当遣返原籍。可小栓老家在河北,早已沦陷,归无可归。
张民生向监工请命:“让我带他。”
“你自身难保,还带累赘?”监工冷笑,“军营不是善堂。”
张民生没争,只默默多打十支箭,悄悄塞进监工的铺下。
三日后,监工默许小栓留在丙字坊,烧火、递钳、扫渣——活轻,却有口饭吃。
可张民生心里更沉了。
万安村已有月余无信。他托脚夫捎去的铁片“平安”,如石沉大海。夜里,他常梦见父亲倒在冷灶前,药罐倾翻,梨花落满身。
七月流火,暑气蒸人。
一日,军器监主簿忽召他去帐中。
帐内,除主簿外,还坐着一位穿青衫的文吏——竟是长林县令的幕宾!
“张民生,”幕宾开门见山,“你父病危,药石无灵。村人欲送养老院,你父死活不肯,只说:‘等民生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