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所以,”他看着我,眼神里依旧没有太多温度,但之前的绝对否定似乎消散了一些,“你提出的关于凶手可能具备某种‘艺术性’侧写方向,或许有部分值得重新考虑。凶手可能确实具备你所说的某种特质,同时,也进行了充分的、针对性的伪装和反侦察。”

他把话说完,目光落在那套工具上:“另外,在工具包一个非常隐蔽的夹层里,还找到了这个。”

他用镊子从物证袋旁的一个小袋里,夹出一片东西——那是一张被撕得粉碎、又被人用透明胶带极其耐心而精细地拼接回来的老照片的一角。照片色彩泛黄,像素粗糙,上面是一个老旧的社区街口,一个模糊的自行车棚,和一个更模糊的、只剩下一半的店铺招牌,上面写着“xx杂货”。

我的瞳孔骤然缩紧,呼吸再一次停滞。

那是我小时候住了很多年的地方。

3

第四起案子来得又快又急,像凶手在故意嘲弄我们的进度,或者是在催促着什么。

市郊,一栋昂贵的独栋别墅。受害者是一位退休的、声誉颇高的法官。死亡方式对应着《无人生还》里那个法官的结局——被注射了过量毒药。现场同样被精心布置过,甚至在一张昂贵的红木书桌上,用死者的血,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一首模仿童谣的短诗。

气氛更加凝重了。连续的、极具仪式感和表演性的谋杀,经由媒体发酵,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恐慌和舆论压力。上头下了死命令,限期破案。

我戴着鞋套和手套,在森严的警戒线内仔细搜寻。凶手越来越自信,留下的个人痕迹也许会更多,或者,他会留下更多指向性的“线索”。果然,在一本被刻意摆放在显眼位置的《无人生还》精装版里,我发现书页间似乎有极不自然的微厚感。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拨开,里面夹着一样东西——一小片微缩胶卷的底片。

我走到窗边,对着光勉强辨认。底片上是一张很多年前的合影。照片上,除了一个年轻许多的、穿着法官袍的本次受害者,还有一个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我警校时期的导师,犯罪心理学领域的泰斗,秦松教授。两人勾肩搭背,笑得开怀,背景像是一个学术研讨会。

我的心猛地一沉,像是坠入了冰窟。

为什么这里会有秦教授的照片?是凶手的暗示?挑衅?还是……又一个精心布置的、指向特定人物的陷阱?

没等我想明白,老王带着一阵风冲了进来,脸色铁青得吓人。他自然也看到了我手里的底片,以及我脸上还未来得及收起的震惊。

“林深,”他的声音冷得能掉下冰渣,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这他妈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解释一下?”

“这是凶手留下的!他在误导!”我急声道,试图稳住声音里的颤抖,“他想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

“误导?这么巧就误导到你认识的人头上?还都是你的‘自己人’?”老王猛地逼近一步,高大的身影带来强烈的压迫感,“你那个导师,秦老头!听说最近精神不太正常,整天关在办公室里念叨什么‘完美犯罪’‘审判艺术’?而且他对阿加莎的研究,在圈子里可是出了名的!这你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