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就在士兵要把他拉出去砍头的时候,郭子兴恰好路过。郭子兴见朱重八虽然衣衫褴褛,但眼神里透着一股不同于常人的坚定,便喝住士兵,问他:“你一个和尚,来濠州做什么?”

朱重八毫不畏惧,大声回答:“我是来投军的!如今元朝无道,百姓受苦,我要跟着将军杀贪官,救百姓!”

郭子兴听了,心里暗暗称赞。他仔细打量着朱重八,见他身材高大,说话条理清晰,便决定把他留在身边,做自己的亲兵。

这一留,彻底改变了朱重八的命运。他作战勇猛,每次冲锋都冲在最前面,却从不争抢功劳;他心思细腻,郭子兴交代的事情,他总能办得妥妥帖帖,还会主动考虑到郭子兴没想到的细节;他为人正直,士兵们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很快就赢得了士兵们的信任。

郭子兴越来越看重朱重八,不仅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还让他带领军队出征。朱重八也没让郭子兴失望,他带兵攻打滁州、和州,每战必胜,还招降了不少流民和义军,兵力越来越强。

可濠州城里的其他义军将领,却嫉妒朱重八的才能,常常排挤他。郭子兴死后,这些将领更是想吞并朱重八的军队。朱重八知道,留在濠州迟早会被人算计,他决定离开濠州,去开辟自己的地盘。

他带着自己招募的徐达、常遇春等心腹将领,以及三万士兵,渡过长江,攻占了集庆(今江苏南京)。进入集庆后,朱重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贴出告示:“大军进城,不抢百姓财物,不杀无辜百姓,有违抗者,斩!”

百姓们一开始还很害怕,可看到义军果然秋毫无犯,甚至还帮百姓修补被战火毁坏的房屋,便纷纷放下戒心,有的还主动给义军送粮送菜。朱重八把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以此为基地,开始招兵买马,发展生产。他还广纳贤才,听说徽州有个叫朱升的谋士很有学问,便亲自登门拜访。朱升给了他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九个字,成了朱重八接下来几年的战略方针。他不再急于称帝,而是埋头发展实力:加固城墙,防止敌人进攻;开垦荒地,鼓励百姓种田,储存粮食;整顿军队,严明军纪,打造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在当时的各路义军中,朱重八的势力不算最大,却最稳固,就像一棵深深扎根在土壤里的大树,默默积蓄着力量。

三、决战陈友谅:鄱阳湖上火烧连营

元朝末年的义军,除了朱重八,还有两支强大的势力:一支是占据长江中游的陈友谅,另一支是占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陈友谅兵力最强,野心也最大,他早就想吞并朱重八的地盘,一统江南。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乘坐数百艘大型战船,围攻朱重八的重要据点洪都(今江西南昌)。洪都守将是朱重八的侄子朱文正,他率领数万士兵,硬是坚守了八十五天,把陈友谅的大军拖得精疲力尽。

朱重八得知洪都被围的消息后,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往洪都救援。陈友谅见朱重八来了,便撤去对洪都的包围,率领大军退到鄱阳湖,准备和朱重八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