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提起明朝,绕不开的第一个人,便是朱元璋。这个出身比尘埃还低的放牛娃,最终却踩着时代的烽火,登上了紫禁城的龙椅,一手缔造了延续 276 年的大明王朝。他的人生,比最跌宕的话本还要传奇,而这传奇的起点,是元末那片饿殍遍野的土地。

一、濠州的穷小子:活下去,是唯一的目标

元至正四年(1344 年),淮河两岸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灾。先是旱灾,田地干裂得能塞进拳头,庄稼颗粒无收;紧接着蝗灾来袭,遮天蔽日的蝗虫飞过,地里仅存的几根野草都被啃得精光;最后瘟疫蔓延,村子里每天都有人倒在门槛上,早上还打招呼的邻居,傍晚就没了气息。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的朱家村,就是这场灾难里的一个缩影。村东头的朱家,更是被灾难狠狠攥住了喉咙。朱家有四个儿子,朱元璋排行老四,父母给取名 “朱重八”—— 在元朝,底层百姓没资格有正经名字,大多用出生日期或排行代替,朱重八这个名字,就像他的人生初期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这一年,朱重八才 17 岁。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帮地主刘德放牛,换一口粗粮糊口。可灾年里,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不仅放牛的工钱被克扣,连他自己都常常饿得前胸贴后背。他曾偷偷在放牛时,和小伙伴们把地主家的小牛犊杀了烤着吃,吃完后把牛尾巴插进石缝里,谎称小牛掉进山洞里拉不上来 —— 当然,这事最后还是被地主发现了,他被打得遍体鳞伤,扔出了地主家的大门。

可比起后来的苦难,挨一顿打根本算不了什么。短短一个月里,朱重八的父亲、母亲、大哥和大哥的儿子,先后死于瘟疫和饥饿。他和二哥跪在父母的尸体旁,连买一口薄棺的钱都没有,更找不到一块能埋葬亲人的土地。地主刘德见死不救,邻居们也自身难保,兄弟俩只能用几张破草席裹住亲人的尸体,在村外的乱葬岗里挖了个浅坑,草草掩埋。

“我要是能活下去,一定要让天下人都有饭吃,有地种。” 跪在父母的坟前,朱重八攥着满是泥土的拳头,眼泪混着泥土流进嘴里,又苦又涩。这一天,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放牛的朱重八,活下去,并且让更多人活下去,成了他心里最坚定的念头。

为了活命,朱重八和二哥分开,各自逃生。他先是去了附近的皇觉寺当和尚,可寺庙里也缺粮,老和尚让他出去 “化缘”—— 说白了就是乞讨。接下来的三年里,朱重八背着一个破钵盂,走遍了淮西的山川村落。他见过贪官污吏欺压百姓,见过地主豪强兼并土地,见过流民饿死在路边无人问津。这些画面,像刀子一样刻在他的心里,也让他看清了元朝的腐朽:这样的朝廷,早就该被推翻了。

二、投军濠州:从亲兵到一方将领

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在濠州起义,反抗元朝的统治。此时的朱重八,刚从乞讨的路上回到皇觉寺,却发现寺庙被战火烧毁,和尚们也逃散了。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儿时的伙伴汤和给他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去参加红巾军。

“反了吧!反正也是死,不如拼一把!” 朱重八把信烧了,收拾好仅有的几件破衣服,连夜赶往濠州城。可刚到城门口,他就被红巾军的士兵当成奸细抓了起来 —— 一个穿着破烂、面黄肌瘦的和尚,突然跑到起义军的地盘,任谁都会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