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更新时间:2025-10-05 03:46:19

“船长,您看这个!”队员小周突然喊起来,举着块黑褐色的木头跑过来。这木头纹理是深黑色的,凑近了,能看见纹路里透着微弱的蓝光,像把星星揉进了木头里。

我心里又是一跳,伸手摸了摸木头的纹理——和笔记里“迷榖木”的描述,分毫不差。“阿凯,你把这木头打磨块小牌子,给大家都挂上。”

他虽然一脸不解,还是照做了。等我们往山深处走时,才发现这木头的妙处——原本在岔路口总绕晕的小周,挂着牌子走在最前面,连犹豫都不带;我之前总记不住回去的路,可挂着牌子,就像有根线牵着,方向感格外清楚。

“这木头是天然导航仪啊!”阿凯摸着脖子上的牌子,语气里终于没了之前的不屑,“您祖父那本笔记,到底是本什么书?”

“是本日记,也是张地图。”我往山坡下走,看见一条河绕着山流,水是碧绿色的,清得能看见河底的石头。河边的石头上,沾着些透明的晶体,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七彩的光,像撒了把碎玻璃。

“那是育沛吧?”小周指着晶体,眼睛亮起来。他是学考古的,也看过我祖父的笔记。

我蹲下身,捡起一块育沛,放在手里掂了掂,冰凉凉的,像块小冰块。笔记里说“佩之无瘕疾”,我把它递给阿凯:“带回船上检测下,看看成分。”

他接过去,放进样本箱,突然感叹:“原来《南山经》不是神话啊,是真有人见过这些东西。”

“不是见过,是住过。”我望着远处的山谷,风把云吹得变了形,像祖父年轻时讲的“狌狌兽”的样子。我摸了摸口袋里的青铜令牌,它好像比刚才更凉了些,贴在皮肤上,像在传递什么消息。

阿凯还在对着祝馀草拍照,小周在河边记录水流速度,“禹号”的影子落在地上,安安静静的。我知道,这趟探索才刚开头,祖父笔记里藏的秘密,这颗星球上藏的故事,都等着我们一点点挖出来。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能知道,那些写《南山经》的人,到底是怎么从地球,走到这遥远的猎户座旋臂来的。

风又吹过桂花树,花瓣落在我的肩膀上,我想起祖父临终前说的话:“砚砚,等你找到‘招摇之山’,就知道我没骗你了。”

第二章 迷榖木与蓝色信号

“禹号”的舷窗在晨光中泛着冷金属光泽,林砚盯着控制面板上跳动的环境参数,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口袋里的青铜令牌。令牌表面的纹路硌着掌心,像某种未被破译的星图坐标——这是祖父留给她的最后线索,也是她坚持将科考目标锁定“䧿-12”行星的唯一理由。

“大气成分稳定,重力系数0.98,无未知辐射。”伊娃的电子音带着精准的机械感,“林队,地面组可以出发了。”

阿凯背着生物采样箱走过来,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对数据的执着:“还是老规矩,我带两名队员跟你去‘招摇之山’深处,剩下的人留在船上校准光谱仪。不过我得再提醒你一次,地形相似性不能作为科学依据,那本《南山经》……”

“我知道它不是星际航行日志。”林砚打断他,将祖父的笔记塞进防水袋,“但它至少是张靠谱的地图,昨天发现的祝馀草已经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