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翻个身就把闹钟关了,给朋友发消息说“身体不舒服,头有点晕,下次再去吧”。朋友很快回复“那你好好休息,下次我们再约”,语气里满是理解,可我心里清楚,我哪里是不舒服,不过是懒得起床,懒得收拾东西,懒得走那一段需要耗费体力的山路。

后来,朋友给我发了山顶日出的照片:橘红色的阳光从云海尽头跳出来,把云层染成了金色,山风吹动着朋友的头发,她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身后是一望无际的云海。看着照片,我心里有一丝转瞬即逝的懊悔,甚至想象了一下如果我去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这种懊悔很快就被刷手机的快感淹没,我又点开了新的短视频,把那点遗憾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知道自己懒惰,可就是改不掉。就像有一次,领导让我做一份季度总结报告,给了我三天时间,说这份报告要在部门例会上用,让我认真点做。第一天,我想着“还有两天,不急”,早上到公司后,先刷了半小时新闻,然后又和同事聊了会儿天,下午才打开文档,却只写了个标题,就又开始刷短视频。第二天,我还是没把报告放在心上,甚至在下午提前溜班,去商场逛了一圈,买了一件新衣服。直到第三天晚上,我才不得不熬夜赶报告,对着电脑屏幕发呆,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打开去年的季度报告,把里面的数据改了改,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换了个说法,甚至连图表都懒得重新做,直接把去年的图表改了个标题。凌晨两点,我终于把报告赶完了,匆匆忙忙地发给领导,然后倒头就睡。结果在部门例会上,领导打开我的报告,翻了几页就皱起了眉头,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这份报告做得很敷衍,数据前后矛盾,观点也没有新意,你这三天到底在干什么?”我低着头,脸涨得通红,能感觉到同事们的目光都落在我身上,有好奇,有同情,也有不屑。我心里满是愧疚,可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还是会重蹈覆辙——总觉得时间还够,总想着拖延,直到最后一刻才慌忙补救。

不光是懒惰,我的资质也实在平平无奇。上学的时候,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霸”,他们像是天生就会学习一样,老师讲一遍知识点,他们就能听懂,做作业的时候又快又好,考试还能轻松拿第一名。而我呢,老师讲的内容,我要反复听好几遍才能勉强理解,有时候还会记错重点。数学课上,老师讲了一道难题,班里的学霸很快就想出了三种解法,还能主动举手,在黑板上把解题过程写出来,思路清晰,步骤完整。可我连第一种解法都没弄明白,只能在座位上偷偷着急,手里的笔在草稿纸上画得乱七八糟,却连一个完整的公式都写不出来。

有一次,数学老师让我们做一道思考题,说谁做出来了就可以提前下课。班里的同学都在埋头做题,我也努力地思考,可脑子里就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思路。过了十几分钟,有同学举手说自己做出来了,老师让他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看了之后,纷纷恍然大悟,很快也有更多同学做出了题目。最后,班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还没做出来,老师走到我身边,耐心地给我讲了一遍,可我还是没听懂。老师叹了口气,说“你再好好想想,实在不行就先看别人的解题过程,理解了之后再自己做一遍”。我看着黑板上的解题步骤,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觉得自己特别笨,为什么别人都能听懂的东西,我却怎么也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