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归来辰阳
林舟捏着那本陌生却又像从骨髓里长出来的薄册,站在辰阳市客运北站外的雨棚下。六月的雨下得像扯碎的麻绳,一股潮湿的霉味从破旧站牌里散出来。
薄册封皮是暗蓝色,上面压着四个细细的烫金字:《未来账簿》。翻开第一页,只有一句话:
“若欲翻盘,先固本,再乘势。记住时间。”
下一页是零散的条目——不是股票代码,也不是公司名字,只是模糊的线索与年份:
“1998-1999:旧货与维修,现金为王。”
“2000:门户起潮,信息变现。”
“2002-2004:线上商贸启航,物流落地。”
“2005:移动萌芽,入口之争。”
“金属将在危机里发光;地产在调控里摇摆;人心在恐惧中给出便宜。”
没有指向、没有坐标,像谜面,也像他上辈子的遗憾在嘲笑。
上辈子,三十一岁,财务岗七年,工资卡上的数字永远像枯井。父亲早逝,母亲久病;情感像把未拔的钉子,一碰就疼。那一晚应酬回来,他在出租屋里昏迷,醒来就到了这里——1997 年的辰阳。
雨小了。摊贩把一卷塑料布掀开,露出一排老旧主机和杂乱电缆。林舟深吸一口气,把账簿塞进内袋,快步走过去。
“哥,组装?维修?要不要看看这台‘骏驰 166’?风扇我给你换新的。”摊贩笑得像开在潮气里的菊花。
“我想收两台坏机,主板别烧,显卡随缘,价钱好说。”林舟说。
摊贩愣了愣,打量他:“你倒懂行?”
林舟笑笑:“刚懂一点点。”
他报了两个型号,开了两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价码。摊贩怀疑地眯眼:“小兄弟,这价儿……你不亏?”
“不亏,我修好再说。”林舟把兜里仅有的 480 块抽出三百,“先拿两台,不行算我瞎。”
摊贩被这股硬气压住,咂舌:“行,跟你赌一把。”
雨后天晴。林舟拎着两台“坏家伙”,迈入命运的第二次入口。
第二章 第一桶金
回到老城区“青石里”,母亲许琴正在巷口洗菜。她三十多岁的面容还没被病痛刻深,看见儿子扛着两台铁皮箱子,惊讶又好笑:“你这是搬回两口棺材?”
“捡的机会。”林舟把机器放到木桌上,“妈,借我点钱行不?”
“又借?你上次说想报账务培训,我攒的 200 都给你了。”
“这次是做买卖,三天还你。”
许琴叹了口气,把手在围裙上抹干净,进屋拿出一只搪瓷缸,从床下抽出一个铁盒,捏出十张十块,一叠五块:“就这些了。”
林舟接过,不再推辞。他知道此刻的每一张钞票,都是未来滚成雪球的第一粒雪。
他把两台主机拆开,吹尘,查电容,换风扇,试点亮,再把正常的内存和硬盘拼成一台“能跑”的,另一台做备件。忙到午夜,风扇终于像一口平稳的老风箱,屏幕上蓝底白字闪出。
他按下账簿的扉页,手臂忽然微微一麻,仿佛有一束看不见的电流从掌心穿过页面——像是某种确认。账簿右下角浮出一行浅淡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