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充满激情的争吵,如今何在?
下班时间到了,员工们陆续离开。李哲却仍留在办公室。他喜欢这座大楼安静下来的时刻,虽然寂静常常让一种难以名状的空虚涌上心头。
晚上八点,他让司机下班,自己叫了车回到公寓。
打开门,黑暗与寂静迎接他。三百平米的顶层公寓,装修精美,却冷清得像酒店套房。他脱下外套,松开领带,走到酒柜前倒了一杯威士忌。
墙上的电子钟显示九点三十分。他放下酒杯,打开视频通话。
几声铃响后,屏幕上映出一张年轻的脸庞。
“爸。”
“小远,今天怎么样?”
“还好。刚做完一个项目演示。”儿子在千里之外的国外求学,已经两年没有回家。
父子间的对话简短而克制,交流着学业、生活费用和健康情况。李哲想问问儿子是否想家,是否快乐,是否需要父亲去看看他,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
“注意安全,钱不够告诉我。”
“知道的。爸,我还有个聚会,先挂了。”
屏幕暗了下去。李哲站在原地,手中的威士忌突然变得沉重起来。他走到书房,从抽屉底层翻出一本相册——这是林薇离开时没有带走的少数物品之一。
照片上的他们年轻而充满活力。大学时代的李哲和张伟站在他们第一个建筑模型前,笑得灿烂;与林薇在婚礼上的合影,两人眼中满溢爱意;儿子满月时,全家福上的幸福几乎要溢出相框边缘。
最后是一张已经泛黄的设计草图——他们曾经梦想建造的“城市文化中心”,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建筑。那时他们相信建筑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连接过去与未来。
“我们注定要创造不朽的东西。”张伟曾经这么说。
如今,不朽的东西似乎只有孤独。
李哲合上相册,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明天,他将亲自监督老城区拆除工作的开始。那片区域有着百年历史,传统民居、老商铺、旧式弄堂,都将为他设计的新商业中心让路。
这是城市进步的必然代价,他一直这么认为。
但今夜,某种莫名的情绪在他心中悄然滋生。
2 神秘琴声
老城区拆迁现场尘土飞扬。李哲戴着安全帽,在项目团队的簇拥下巡视进度。推土机已经推平了几排旧房屋,瓦砾堆积如山。
“东南区拆迁已完成百分之七十,预计下周开始清理地基。”项目负责人汇报着进度,“大部分住户已经搬迁,只有少数几家还在谈判中。”
李哲点头,目光扫过残垣断壁。阳光透过倒塌的墙壁,照在破碎的家具和物品上——一张老式木桌,半截窗帘还在风中飘动,散落的照片和书籍被尘土覆盖。这些东西曾经是某些人生活的全部。
他突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李总?”
李哲侧耳倾听:“有琴声。”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
“好像是钢琴声,”李哲说,“你们没听到吗?”
众人摇头。项目负责人笑道:“可能是哪家搬家公司正在搬运钢琴吧。”
但李哲确信他听到了钢琴声——微弱,遥远,却清晰可辨。那是一段古典旋律,他不太熟悉却又莫名亲切。琴声在废墟间回荡,与推土机的轰鸣形成诡异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