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加些新产品,打开一些新销路,增加店铺收入。
正好有个远方表弟,手里有某品牌药企产品代理,该企业是著名品牌,资质上没任何问题。
他手中有一款药企旗下的营养食品,正好符合我售卖的资质。
做网店多年,广告法懂得一些,作为一个普通小店家,不可能故意触犯法律,给自己找不自在。
在设计宣传页时,一遍一遍检查。就为避免出现违禁词和功效词之类的风险因素。
网上售卖和实体不一样,打错一个字,甚至说你都不知道这个字违规,就会被人发现并举报。
因为一个字,一旦判定虚假宣传,处罚金额打底十万。还要被记录个人征信。
所以这方面,凡是老店都会小心在小心。
而有那么一批职业打假人,大企业打不动,专门针对小店铺,在宣传页上的上找文字漏洞。
而我就是那个倒霉蛋,一个产品一共卖出去四单就紧急下架,四单中其中两单都是打假的。
之前已经赔了一单,对方诉求很明确,给钱就行。
我呢,积极配合,主动联系,赔付调解。
市场管理局方面,见我态度好,非主主观故意,就暂时没做处理。
可这次......我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3 打假陷阱
第二日上午九点
我拿着相应材料来到办公室,工作人员询问了我的店铺名称。
在一叠材料里翻出了我的投诉资料,递到我的手上。
我看着那一叠材料心中疑惑,“这些都是?”
“啊,那些是别的店铺,情况都和你差不多,你先坐吧,先看看你手中的资料对不对,是不是你的店和你的额产品。”
稍作犹豫后,我坐办公桌前的椅子上,确认手中的材料。
“店铺、产品都对,就这这个订单日期,是两个月以前的。”
“嗯,那行了,这次你打算怎么处理?”
我“......”
办事员看出我的心思,直接了当:“你刚才看到的那一叠都是被投诉的店铺,他们还没过来,我也在等他们,”
我听明白了,这是一个职业打假团伙,专门针对我们地区的一次行动。
因为职业打假这种行为存在一个现实,就是有的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政策,他们的索赔方式在这个地区无法实行,就会寻找下一个地区。
只要这个地区经过他们操作可以获得赔偿,证明该地区没有对他们这种人实行相应对策,就会有大批职业打假者涌入这个地区作案。
看得出来,办事员的表情也很无奈。
在等待其他店铺老板过程中,闲聊时说,“有些字、词,他们都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可这帮职业打假的好像更专业。而且他们也知道,这些小老板大多不是主观故意,在推广自家产品时用词不当,甚至在网上照抄别的店铺宣传。”
人都到齐后,办事员给出方案,你们尽量私下解决,让对方撤诉,真要罚你们,你们肯定承担不起,现在做生意都不容易。
在坐的所谓店铺老板:有穿着破旧迷彩服的,脚上还带着泥,好像刚从地理赶来。有的被太阳晒的皮肤又黑又红,一脸沟壑,眼角带着愁容。
这个小镇不大,大伙都已买些土特产维持生机,真要处罚十万元,估计把房子卖了都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