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订单越来越多,李梅却没忘记叶云根的话——“顺势而为,不是盲目扩张,是用心服务”。有一次,一家公司订了十盆薰衣草,可送货的时候,李梅发现有两盆薰衣草的叶子有点发黄,她立刻返回店里,换了两盆新鲜的,还跟客户道歉:“对不起,是我没检查好,耽误您的时间了。”客户不仅没生气,还说“就冲你这态度,以后我们公司的绿植都找你订”。

半年后,李梅的“办公绿植定制店”成了钱江新城的“网红店”,不仅写字楼的公司来订货,附近的酒店、商场也来找她合作。她再也不用跟网上拼价格,因为她卖的不是“绿植”,而是“缓解压力的解决方案”,是“顺应客户需求的服务”。

李梅再次来到守一斋时,给叶云根带了一盆薄荷,叶子翠绿,香气清新。“叶先生,谢谢您让我明白,所谓‘顺势’,不是跟着别人跑,是跟着需求走;不是拼价格,是拼‘懂客户’。现在我的店每个月都盈利,还雇了两个员工,我终于不用再担心房租了。”

叶云根接过薄荷,放在窗边,阳光洒在叶子上,反射出淡淡的光晕。“你看这薄荷,只要有阳光和水,就能生长,因为它懂‘顺势’。做生意也一样,只要懂客户的需求,就能长久,因为你懂‘顺势而为’。”他想起师父的话,“道在日用,商亦载道,你现在做的,就是‘道商’该做的事。”

第三章 利他:赵磊的“钢筋怨”——从“合同纠纷”到“口碑封神”

第一节 工地上的“红脸”之争

冬天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守一斋的门就被敲响了。叶云根打开门,看到一个穿着工装的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合同,脸色铁青,嘴唇冻得发紫,显然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

“叶先生,我叫赵磊,是做建材生意的。”男人的声音带着怒气,还夹杂着一丝委屈,“上个月我给一个工地供了一批钢筋,合同上写的是‘国标钢筋’,结果工地说‘钢筋不达标’,要扣我一半的货款,还说要告我,您说这冤不冤?”

叶云根请赵磊进屋,倒了杯热茶,看着他冻得发红的手,知道他肯定在外面等了很久。“先别急,把合同给我看看,再说说钢筋的事。”他接过合同,仔细翻看着,合同上的条款很简单,只写了“供应国标钢筋100吨,单价4000元/吨”,却没写钢筋的用途和强度等级。

“你供的钢筋,是什么强度等级?”叶云根问道。

“是HRB400级的,属于国标钢筋。”赵磊连忙解释,“可工地说‘这钢筋的硬度不够’,我去现场看了,他们把钢筋用在承重墙上,那面墙需要的是HRB500级的高强度钢筋,比国标还高一个等级,他们当初没说啊!”

“你没问吗?”叶云根又问。

“我以为他们懂,就没多问。”赵磊懊恼地拍了下大腿,“现在他们扣了我30万货款,我资金周转不开,下家的货也供不上,要是他们真告我,我这生意就黄了。我跟工地负责人吵了好几次,他说‘合同上写的是国标钢筋,你供的不达标,就是违约’,我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