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我“嫂子”,叫得比任何时候都甜。
他说他看中一个项目,前景无限,就差五万块的启动资金。
他把那个项目说得天花乱坠,什么互联网+,什么共享经济,全是些我听不懂但听起来很高级的词汇。
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事不靠谱。
我委婉地拒绝了。
我说家里的钱都买了理财,一时半会取不出来。
陈杰的脸垮了下来。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陈浩,却开了口。
他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力道很重。
“静静,小杰难得开口,都是自家人,能帮就帮一把。”
我看着他,试图从他眼里找到一丝理智。
但我只看到了被“亲情”和“面子”糊住的愚蠢。
“这是我们准备换车的钱。”我提醒他。
我们的车已经开了快十年,小毛病不断,换车是我们计划了很久的事情。
“车可以晚点换,小杰的事业不能耽误。”
“再说了,就一个月,一个月他就还了,耽误不了什么。”
“当着弟弟的面,你别让我这个当哥的难做。”
他一句句地施压,每一句都带着“亲情”的绑架和“男人面子”的枷锁。
我累了。
我不想在陈杰面前,和他上演一场夫妻内讧的戏码。
我心软了。
或者说,我只是习惯性地选择了妥协。
我拿出手机,把那笔五万块的定期存款,提前取了出来,转给了陈杰。
钱到手的那一刻,陈杰脸上的笑容灿烂得晃眼。
他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嫂子,你放心,一个月!一个月后我连本带利还给你!”
陈浩也满意地笑了,仿佛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维护了整个家族的荣耀。
只有我,心里空落落的。
那五万块,是我省吃俭用,从牙缝里一点点抠出来的。
是我无数个加班的深夜,是无数次想买件新衣服又放下的念头,堆积起来的。
结果,讽刺来得猝不及防。
钱转过去不到三天,陈杰的朋友圈就开始了环球旅行摄影展。
第一站,巴黎铁塔下的烛光晚餐。
第二站,罗马斗兽场前的深情对视。
第三站,圣托里尼的蓝白童话世界。
九宫格的照片,张张精致,配文洋溢着青春和梦想。
我把手机递给陈浩看,气得手都在抖。
“这就是你说的创业周转?”
陈浩划拉着屏幕,眉头皱了一下,但很快就舒展开了。
他轻描淡写地为他的好表弟开脱:“可能是项目谈成了,提前庆祝一下。”
“年轻人嘛,爱玩,你别那么小心眼。”
我被他这句“小心眼”堵得哑口无言。
我告诉自己,再等一等,等一个月。
一个月到了。
陈杰的朋友圈依旧在更新,不是在米其林餐厅,就是在奢侈品店。
但他承诺的还款,却杳无音信。
我忍不住,在微信上提醒了他一下。
消息发出去,石沉大海。
我让陈浩去要。
他每次都满口答应,然后转头就给我一个回复。
“问了问了,他说项目回款慢,下个月,下个月肯定给。”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下个月”成了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日期。
婆婆也知道了这件事。
她特地打来电话,不是为了主持公道,而是为了劝我“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