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想把我困死在这信息孤岛上。

太天真。

我还有个地方可去。

市图书馆。

那里的旧报纸,是联网的。

那个模糊的日期,“10月23日”。

像一把钥匙。

我必须找到它能打开的那把锁。

管理档案室的是个老头。

姓王。

戴着老花镜。

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听说我是来查旧报纸的。

他抬起眼皮。

从镜片上方打量我。

“查哪年的?”

“二十年前的。”我说。

他敲键盘的手顿了一下。

没多问。

指指角落里那排蒙尘的电脑。

“电子档案那边自己查。不过有些年份的可能不全。”

我道了谢。

走到电脑前坐下。

机器嗡嗡作响。

慢得像老牛拉车。

打开本地新闻数据库。

输入年份。

选择日期范围:10月20日到10月30日。

屏幕滚动。

一条条新闻标题闪过。

会议。

表彰。

车祸。

琐碎的社会新闻。

我的心跳有点快。

眼睛不敢眨。

生怕错过什么。

十分钟。

二十分钟。

就在我以为日期是错的,或者档案缺失的时候。

一条不起眼的标题,挤在版面最下面的角落里,跳进我眼里。

**《校园纠纷引关注,学生心理需关怀》**

标题很官方。

很模糊。

但我看到了关键信息:某中学,班主任陈老师。

点开。

内容很短。

语焉不详。

大致是说,该中学一名女生(化名小红)近期情绪低落,疑与同学关系紧张有关。涉事学生家长对班主任陈月老师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认为其未能妥善处理学生矛盾,导致情况恶化。校方表示已介入调查,并强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通篇没有具体细节。

没有指出谁是“涉事学生”。

更像是一则平息事态的公告。

但结合吴阿姨的话。

这则短讯,就是那场风暴的官方注脚。

欺凌事件被轻描淡写成了“同学关系紧张”。

施暴者家庭倒打一耙,成了“提出质疑”的受害者。

陈老师从保护者的角色,变成了“教育方式不当”的责任人。

颠倒黑白。

指鹿为马。

我盯着屏幕上那几行冰冷的铅字。

仿佛能透过它们。

看到二十年前,陈月老师面对这一切时。

那巨大的无力感和愤怒。

这还不够。

这只能证明冲突存在。

无法证明她是被诬陷的。

我需要更硬的东西。

需要那个“小红”的证词。

需要那些伪证的漏洞。

我尝试搜索“陈月”、“优秀教师”、“处分”等关键词。

结果很少。

关于她受表彰的信息似乎被刻意淡化了。

而关于那场纠纷的后续。

一片空白。

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

把那段历史。

仔细地擦拭过一遍。

我靠在椅子上。

感觉有点累。

像是推一扇沉重的石门。

刚推开一条缝。

就看到后面是更厚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