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十二岁的伊芙琳(那时她还叫伊芙琳)挤在闷热的社区活动中心里,老旧的电风扇吱呀呀地转着,吹出来的风也是热的。墙壁上贴满了色彩鲜艳的宣传画,内容千篇一律:一边是瑞拉美丽的山川和“伟大领袖”的肖像,另一边则是色调灰暗、充满战争与贫困景象的图片,硕大的标题写着:“东辰的威胁!”“警惕我们的世仇!”

站在简陋讲台上的老师,情绪激昂,唾沫横飞:“……孩子们,记住!我们瑞拉今日的困境,资源的匮乏,国际地位的低下,一切都是因为东辰!是他们掠夺了我们的财富,是他们支持我们的敌对势力,是他们阻挠我们走向繁荣!东辰人,贪婪、狡诈、毫无信用!他们是文明的破坏者!”

台下的小伊芙琳,穿着洗得发白的裙子,小手紧紧攥着衣角。她看着画面上那些被刻意丑化的东辰人形象,听着老师充满仇恨的讲述,一种混杂着恐惧和愤怒的情绪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扎根。放学路上,她和玩伴们的游戏,有时就是模仿“英勇的瑞拉战士”打击“邪恶的东辰侵略者”。

仇恨的种子,并非天生,而是被一整套精心设计的宣传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浇灌长大的。

时间跳跃。十八岁的伊芙琳,出落得亭亭玉立,带着一种混合了野性与忧郁的独特气质。她在当地一家小咖啡馆打工,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离开这个看不到希望的国家。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牧羊人”。

那是一个下午,阳光透过咖啡馆的窗户,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个穿着得体、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他点单时温和有礼,眼神却锐利得像鹰。他注意到了这个眼神灵动、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坚韧的女孩。

几次“偶遇”和简短的交谈后,“牧羊人”亮明了身份——一位来自“老鹰家”的文化基金会代表。他称赞伊芙琳的潜质,描绘了一个她从未想象过的、光鲜亮丽的未来:好莱坞、国际舞台、成为万众瞩目的巨星,更重要的是,可以“用艺术的方式,向世界揭示东辰的真相”,“为你的祖国瑞拉发出声音”。

伊芙琳心动了。离开贫瘠的故土,踏上闪耀的星途,同时还能完成一种崇高的“使命”,这诱惑太大了。她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就接受了“牧羊人”的“资助”。

接下来的几年,是她被彻底“改造”和“打磨”的岁月。

她被秘密带离瑞拉,进入“老鹰家”控制下的一系列隐秘训练基地。最好的表演教练,不是教她体验生活,而是教她如何精准地控制和输出情绪,如何用微表情传递复杂信息,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的扮演者”。顶级的语言老师,不仅训练她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还强迫她学习东辰的几种主要方言,要求她必须说得像母语者,不留任何口音破绽。

公关团队重塑她的一切。他们为她量身打造了“苏沐晴”这个身份:一个在海外长大的、独立、自信、拥有“国际视野”的东方女性。他们研究东辰的文化、网络热点、民众心理,然后反向设计苏沐晴的言行举止、社交动态。她应该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发表什么观点的言论,甚至私下里“不经意”流露出的对某些东辰现象(比如教育内卷、社会压力)的“温和批评”,都是精心计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