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潮涌
艺术市集开幕那天,凌风眠的展位被意外地安排在了临海的最佳位置。阳光穿过帆布帐篷的缝隙,在他那些色彩奔放的画作上投下斑驳的光点。他后来才从组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口中得知,是那位话不多的建筑师顾先生,提前一周就来仔细查看过场地,并以“光线流动与作品视觉呈现的最佳角度”为由,礼貌而坚定地提出了这个调整建议。
“这个位置的光线变化很妙,”布展时,顾淮安状似无意地踱步过来,目光专业地扫过四周,“清晨柔和,午后热烈,傍晚最是动人。”他说话时,并没有看凌风眠,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凌风眠正在努力踮脚,试图将一幅大型的综合材料作品挂到预设的挂钩上,画框里嵌着贝壳、沙粒和扭曲的金属,描绘着风暴中的海洋。一双温暖而稳定的手从他身后伸来,默不作声地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重量,轻松而精准地将画框挂在了最恰当的高度。一瞬间,凌风眠被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带着沉稳檀木香的气息里,与他海盐般清冷的外表形成一种奇妙的对比。
“你怎么什么都懂啊,顾建筑师?”凌风眠转过头,笑容明亮地问道,他们的脸因为刚才的靠近而距离不足一尺。
顾淮安向后微退半步,巧妙地拉开了那过分亲近的距离,耳廓却不易察觉地微微泛红:“只是常识。”
市集上人流如织,凌风眠风格独特的作品吸引了不少驻足的目光。但他注意到,无论人群如何拥挤,顾淮安始终站在一个不远不近的位置,像一座沉默而可靠的灯塔。每当有顾客对某幅作品表现出特别兴趣却又犹豫不决时,顾淮安总会看似随意地走近几步,用他那种冷静而富有说服力的语调,补充几句关于色彩理论、构图张力或是材料寓意的解读,那些话总像最后的砝码,让买家欣然点头。
午间最喧闹的时候,顾淮安带来了两份用环保餐盒装好的海鲜饭。“记得你不吃洋葱和香菜,”他一边说着,一边自然地递过其中一份,“特意让厨师去掉了。”
凌风眠惊讶地接过,眨了眨眼:“我好像……只在你给我椰子糕那天顺口提过一次吧?”
“嗯,”顾淮安低头摆放餐具,浓密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细微的阴影,“我记性好。”
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太阳雨毫无征兆地倾泻而下,市集暂时中断。凌风眠正手忙脚乱地想要收起那些怕潮的画作,一把深蓝色的、宽大的伞稳稳地撑开在他头顶。他抬头,看见顾淮安平静的侧脸,而他自己的半边肩膀已然被急促的雨打湿,布料颜色深了一片,他却仍不动声色地将伞倾向凌风眠的方向。
“你怎么总是……”凌风眠望着雨幕中变得模糊的海平面,声音里带着一丝真正的困惑和不易察觉的触动,“……这么周到?”
顾淮安沉默地看着雨,良久才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海习惯了守护,却不善言辞。”
雨点噼啪敲打着伞面,像急促的鼓点。在这小小的、与世隔绝的伞下空间里,凌风眠清晰地听见自己如鼓点般热烈的心跳声。他偷偷拿出手机,飞快地拍下顾淮安被雨淋湿的侧影,照片在相册里命名为:“沉默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