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原来如此。”她轻叹,“果然与家乡旧物相似。”

柳媚笑容凝住。

唐三七举起玉盏,转向贵妃:“此物精巧,一如娘娘风华——外显锦绣,内藏玄机。令人敬服。”

夸的是物,赞的是人,偏偏句句含刺。

柳媚勉强接过,指尖微颤。

就在此时,殿上钟鼓齐鸣,帝王驾到。

萧景珩步入大殿,玄色龙袍衬得身形挺拔,眉心一点朱砂纹,在烛光下若隐若现。他未坐主位,而是立于台阶之上,目光扫过全场。

“边关八百里加急。”他忽然开口,“粮草断绝,将士三日无食,竟有传言称……易子而食。”

众人屏息。

“朕问诸卿眷属——若真至此境,当如何?”

无人应答。

贵妃低头抿茶,几位夫人互望,皆不敢言。

唐三七缓缓起身。

“回陛下。”她的声音清越,却不张扬,“易子而食,非战之罪,乃政之失。”

全场一震。

她继续道:“若有良将守土,怎会至于绝粮?若有忠臣理赋,岂容边饷被扣?与其问百姓何以生啖骨肉,不如查千里之外,谁在吞金饮血。”

话音落下,殿内死寂。

萧景珩盯着她,手中酒杯停在唇边,未饮。

数息之后,他轻轻放下杯子,转身离去,只留下一句:“将军府……竟有此人。”

宴会草草收场。

唐三七登车返府,帘幕低垂。她在车厢中闭目,手指轻叩膝上,一下,又一下。

宫中水深,今日之举未必明智。但她已看清一件事——在这座城里,沉默只会让人踩得更深。

马车行至半途,忽听得前方喧哗。

一名小宦官疾步奔来,气喘吁吁地敲打车壁:“夫人留步!陛下口谕——御前记档,唐氏三七,言行合礼,赐绢十匹。”

随从惊愕。

唐三七睁眼,神色未变。

她掀开车帘一角,望向皇宫方向。

灯火重重,高墙森然。

她收回视线,低声对驾车人道:“走吧。”

马蹄重新踏响青石路面。

车内,她从袖中取出一方素帕,展开,里面裹着一片干枯的花瓣——那是她入殿时,从贵妃身边宫女袖口无意蹭下的。

此刻,花瓣边缘已微微泛黑。

她指尖一捻,碎成粉末。

3 听心秘术识真容

马车轮子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渐渐远去,唐三七指尖还残留着花瓣碎成粉末的触感。她将素帕重新裹好,塞回袖中,目光落在车帘缝隙透进来的晨光上。那道光斜斜切过她的手背,映出一丝微尘浮动的痕迹。

她没说话,只是把袖口往下拉了半寸。

宫里的赏赐来得快,也来得险。十匹绢是体面,更是盯梢的由头。她清楚得很,昨夜那番话踩了谁的尾巴。贵妃不会咽下这口气,而那个皇帝——眉心带朱砂纹的男人——看她的眼神,也不像是寻常打量。

御书房内烛火未熄,萧景珩仍坐在案前。将军府的卷宗摊开在桌角,上面只有寥寥几行记录:婚配年月、出身背景、夫君戍边时长。他本无意深究,可就在合上册子的一瞬,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