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成年鹰隼比刚才的幼鸟大得多,翅膀展开时几乎有半米宽,停在竹梢上,头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猎物。羽褐赶紧把雏鸟们往巢深处按了按,自己则趴在巢口,身体绷得像张弓。她知道,鹰隼的视力极好,能从几十米外看见地上的小虫子,更别说她这窝颜色鲜亮的雏鸟了。
还好,那只鹰隼似乎没发现这里,转了几圈后,又朝着山涧的方向飞去。羽褐松了口气,却不敢放松。她得在鹰隼再次回来之前,让雏鸟们学会躲起来。但现在它们还太小,只能等——等它们睁开眼睛,能走路,能跟着她跑。
傍晚的时候,雏鸟们终于睁开了眼睛,是黑亮的小圆球,像两颗浸了油的黑豆。绒栗最胆大,睁开眼睛就想往外爬,被羽褐用喙轻轻顶了回去。绒灰最胆小,一直缩在最里面,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敢探出头。
羽褐开始教它们第一个技能:听声音。她故意发出“咕咕”的警戒声,然后迅速趴在地上,翅膀张开。雏鸟们一开始不明白,还在“唧唧”叫,羽褐就用喙轻轻碰它们的背,把它们按到地上。试了几次后,只要她一发出警戒声,雏鸟们就会本能地缩成一团,往她的翅膀下钻。
夜里的竹林很凉,羽褐把雏鸟们全护在翅膀下,自己则迎着风,尽量挡住寒冷。她能听到远处山涧的流水声,还有猫头鹰的“呜呜”声,更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她必须保护好这些孩子,像去年她的母亲保护她一样。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羽褐就被一阵尖锐的“唳鸣”惊醒。是鹰隼!她立刻把雏鸟们按在翅膀下,抬头往声音的方向看——那只成年鹰隼正在竹林上空盘旋,飞得很低,翅膀几乎擦过竹梢。它的眼睛是黄色的,像两颗浑浊的琥珀,正扫过地面,显然是在仔细搜寻猎物。
羽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看见鹰隼的目光扫过她的巢,停顿了一下——糟了!它发现了!
鹰隼忽然收拢翅膀,朝着巢的方向俯冲下来!羽褐来不及想,猛地跳起来,朝着相反的方向跑,一边跑一边故意扑腾翅膀,假装自己的翅膀受了伤,飞不起来。她知道,鹰隼最喜欢捕猎受伤的猎物,这样更容易得手。
果然,鹰隼的俯冲方向变了,朝着羽褐追了过来。羽褐跑得很快,她的爪子在腐叶上划出浅浅的痕迹,耳边是风的“呼呼”声,还有鹰隼翅膀扇动的声音。她不敢回头,只知道往前跑,往竹林最密的地方跑——那里的竹子长得密,鹰隼不容易展开翅膀,没办法快速俯冲。
跑到一片密密麻麻的细竹林里,羽褐忽然往旁边一闪,躲到了一棵粗壮的竹子后面。鹰隼没刹住,差点撞到竹子上,急忙展开翅膀,盘旋了一圈,又朝着羽褐的方向扑过来。羽褐又往另一棵竹子后面躲,就这样,她在细竹林里绕着圈,把鹰隼引得越来越远。
直到她看不见自己的巢了,才忽然加快速度,钻进一片长满蕨类植物的洼地。蕨类植物长得很高,叶子又宽又密,正好能把她遮住。鹰隼在洼地上面盘旋了几圈,没找到她,发出几声愤怒的“唳鸣”,然后朝着山涧的方向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