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夜血案
2000年12月10日,北方冷空气如一把无形的刀,刮过崇明岛的每一个角落。下午5时,天色已暗,人民路和东门路交界处的商铺早早亮起了灯。
上海永明五金阀门厂经营部内,45岁的营业员张勤正整理着货架。她看了眼墙上的钟,离下班还有半小时。门外寒风呼啸,她想着家里热腾腾的饭菜,不由得加快了动作。
店门突然被推开,风铃发出急促的响声。
“欢迎光临。”张勤习惯性地招呼,抬头看见一个穿着淡色拉链衫、深色裤子的中年男子低头走进来。他手里拎着一个印有“安全生产”字样的尼龙工具包,包身异常鼓胀。
“有三角阀吗?”男子声音沙哑,目光游移。
张勤转身走向货架,高跟鞋在瓷砖地上发出清脆的回响。就在她伸手取货的瞬间,身后传来金属拉链滑开的声音。她下意识回头,只见一道银光闪过——
那不是简单的砸击,而是一种近乎仪式性的精准敲打。铁榔头正中她的后脑,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仿佛工匠在修正一件作品上的瑕疵。张勤甚至来不及惊呼,便软软倒下,鲜血从伤口汩汩涌出,在货架下积成一滩暗红。
男子蹲下身,开始翻找收银台。就在这时,店外射来汽车灯光,伴随着刹车声。经营部业主施某驾车回来了。
施某刚下车,就见一个身影从店内冲出,险些与他相撞。那人看了施某一眼,眼神空洞如井,随即夺路而逃。
“站住!”施某与同事唐某立即追去。那人奔跑的姿态很奇特,不像逃命,反而像完成某种程序般机械的动作姿态。他穿过街道,翻进崇明农委机关大院,消失在夜色中。
施某和唐某返回店内,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张勤。
“救人!快救人!”施某一边拨打120,一边扶起张勤。她的身体尚有余温,但呼吸已经微弱。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张勤一直喃喃着什么,施某俯身细听,只捕捉到几个模糊的音节:“修...修补...”
当晚7时许,张勤经抢救无效死亡。
2 警探石兆平
崇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石兆平接到通知时,正在家里给女儿小蕊辅导功课。听到“榔头杀人”事件,他心头一紧。
现场已被封锁,警灯闪烁将冬夜染成红蓝交织的诡异色调。石兆平推开店门,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他今年45岁,从警22年,勘验过无数现场,却从未见过如此矛盾的作案手法——暴力中透着诡异的精准。
“老石,这边。”法医招手让他过去,“一击毙命,力道和位置都恰到好处,不像临时起意。”
石兆平蹲下身,观察着血迹喷溅的轨迹。这时,他注意到货架底部有一只半掩的纸箱,箱角露出一截尼龙带。他戴上手套,轻轻拉出一个印有“安全生产”字样的工具包。
“不是店里的。”业主施某肯定地说。
技术队在农委大院内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丢弃的4磅八角铁榔头,在围墙边的垃圾桶旁找到一只血手套。榔头把手被磨得光滑,显然使用了很长时间,但上面没有任何指纹。
“凶手很谨慎,也可能很熟悉这把工具。”石兆平沉思道。
深夜23时,市局803的法医和技术人员赶到。警犬循着气味追踪,最终在湄洲路附近失去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