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尖在屏幕上敲了敲,保存文件,命名为:【驱鸟器原型机音效(谢晚音版)】。
【悬念:声波里的秘密】
三天后,物理系实验室。
段雨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频谱分析图,眉头越皱越紧。他把谢晚音的跑调录音和自己研究的“情感共鸣算法”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两者的波形契合度高达87%。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调出数据库里上千组样本,无论是专业歌手的演唱还是自然界的声音,都没有一组能达到这种契合度。
这时,手机弹出一条校园论坛推送:【惊!明德楼广播室深夜传出诡异噪音,疑似新型恶作剧?附音频链接→】
段雨辰点开链接,熟悉的跑调歌声再次响起。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 【救命!这是我听过最励志的破音,比我高数挂科时的哭声还惨】 【盲猜是手工社那个‘缝啥啥好看,唱啥啥跑调’的小姐姐干的】 【物理系学神不是在研究声波吗?快管管啊!】
段雨辰的手指悬在键盘上,突然敲下一行指令:【定位音频源物理位置】。屏幕上跳出坐标——明德楼302广播室,距离他的实验室直线距离23.7米。
他起身,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实验服,耳后那颗小痣在灯光下微微发亮。或许,他该去“拜访”一下这位能发出“特殊频率”的谢晚音同学了。
第二章:实验室与缝纫机的混战
【科技文化节的“灾难”合作】
“所以,你们物理系需要手工社做……声波可视化装置的布艺外壳?”林小满咬着吸管,看着谢晚音手机里的合作邮件,奶茶差点喷出来,“晚音,你确定这不是段雨辰故意报复你上次的‘声波驱鸟器’事件?”
谢晚音戳着碗里的珍珠,欲哭无泪。三天前刚用跑调歌声“轰炸”校园,今天就收到物理系的合作邀请,联系人赫然是段雨辰。邮件里写得一本正经:“需手工缝制符合声学反射原理的布艺外壳,要求:材质透气、纹理均匀、波形图案误差≤0.5mm。”
“他说我的手工针脚精准,适合做这个。”谢晚音小声辩解,心里却发毛——谁会用缝纫机来搞“声学反射”啊?
下午三点,物理系实验楼。谢晚音抱着缝纫机站在门口,活像个误入科学圣殿的手艺人。段雨辰穿着白大褂从实验室走出来,身后跟着一群戴护目镜的学弟,看见她怀里的缝纫机,镜片后的眼睛抽了抽:“你带这个来做什么?”
“做外壳啊。”谢晚音理直气壮地拍了拍缝纫机,“手工缝制,保证误差≤0.5mm!”
实验室瞬间安静。学弟们交换着“学神居然和‘破音学姐’合作”的震惊眼神,段雨辰深吸一口气,侧身让她进来:“别碰任何红色按钮,尤其是那个贴着‘声波共振实验’的。”
谢晚音刚把缝纫机摆在实验台角落,就被桌上的模型吸引了——透明亚克力板上缠绕着银色线圈,像个未来感十足的金属花朵。“这就是声波可视化装置?”她伸手想摸,被段雨辰一把抓住手腕。
他的手心很烫,谢晚音的脸“腾”地红了。“别碰,”他松开手,语气依旧冷淡,“线圈通电状态,碰到会被磁化——你的发圈是铁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