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穿过抄手游廊时,雕梁上的彩绘还鲜亮如初,廊下挂着的鸟笼里,画眉鸟唱得婉转,却让林黛玉想起前世在潇湘馆听惯的雨声。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方素帕,帕角绣着的寒梅,是母亲生前教她绣的,此刻却像一根细针,时时提醒她:这贾府的繁华,从来都是裹着蜜糖的刀。

进了贾母的正房,暖意扑面而来,先闻得贾母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我的心肝儿,可算来了!”林黛玉抬眼,便见贾母被丫鬟们围着坐在上首,鬓边插着赤金镶红宝石的簪子,脸上满是疼惜。前世的她,见了这模样早已泪如雨下,可此刻,她只将眼底的悲恸压到最深处,屈膝行礼时,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哽咽:“外祖母,孙女来晚了,让您挂心了。”

眼泪恰到好处地落下来,砸在青石板上,却没有前世的慌乱无措。她抬眼时,目光飞快地扫过贾母身后——王夫人端坐在左侧,穿着石青色的褙子,手里捻着佛珠,眼神平静无波,可林黛玉分明从她眼底看到了一丝审视;邢夫人坐在右侧,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却显得有些局促。这一眼,便将屋内人的心思摸透了几分。

贾母连忙让她起身,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叹了口气:“瞧这孩子,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在船上定是受了苦。”林黛玉顺势靠在贾母身侧,声音柔婉却坚定:“有外祖母惦记,这点苦算不得什么。只是母亲走后,孙女总想着,要是能多陪父亲几日就好了,可父亲说,外祖母年纪大了,也盼着我,便催着我早日来金陵。”

这话看似寻常,却悄悄将“父亲尚在”的讯息递了出去——她知道,前世贾府待她的态度,多少与林如海后来病逝、林家失了依靠有关。如今提起父亲,便是在暗中提醒:她并非无依无靠的孤女。果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王夫人捻佛珠的手顿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常态。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带着几分泼辣的劲儿:“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踩着花盆底,穿着大红撒花软缎褙子,扭着腰走了进来,一双丹凤眼扫过林黛玉,立刻堆起热络的笑:“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倒像是嫡亲的孙女似的。”

这话若是前世的林黛玉,听了只当是真心夸赞,定会羞涩不已。可此刻,她心中清明——王熙凤这话说得巧妙,既捧了她,又讨好了贾母,还顺带抬了贾元春、贾迎春她们。林黛玉起身,对着王熙凤屈膝行礼,语气谦逊却不卑不亢:“表嫂过誉了。我不过是个远道而来的孤女,能得表嫂如此称赞,已是三生有幸。只是听闻表嫂掌管府中内务,日理万机,倒让表嫂为我费神了。”

一句话,既接了王熙凤的夸赞,又点出她“管家”的身份,暗含着“不敢劳烦”的疏离,却又说得滴水不漏。王熙凤眼底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笑得更热络了:“姑娘这话说的,咱们是一家人,何来费神之说?往后在府里,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跟我说。”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着宝蓝色绫罗衫的少年快步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个小厮。少年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正是贾宝玉。他一进门,目光便直直落在林黛玉身上,眼睛一亮,快步走上前,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