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王锐最初咬死不认,但在强大的证据面前,尤其是在那份铁证如山的DNA报告面前,他最终放弃了抵抗,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动机被归结为抢劫杀人。案件顺利移交检察院,提起公诉,最终判决。一切看起来无懈可击。

我当时并非没有过疑虑。王锐的认罪过程有些过于“顺利”,动机也显得有些牵强。但那份DNA证据实在太硬了,硬到足以压倒所有微不足道的疑点。在命案必破的压力下,在媒体和上级的赞誉中,我……选择了相信那份报告。

现在回想起来,那份“完美”本身,就是最大的破绽。

我发动汽车,没有回单位,而是直接开回了家。我需要一个绝对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我需要重新调阅那份尘封的案卷,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曾被忽略的细节。

家里的书房,还保持着三年前的样子。我从书柜最底层,搬出那个标记着“周炳文案”的沉重纸箱。灰尘在灯光下飞舞。打开箱盖,熟悉又陌生的卷宗气息扑面而来。

我首先翻出了当年的DNA鉴定报告副本。出具报告的机构是市局长期合作的“科信司法鉴定中心”,签字的主检法医师是刘明,一位业内颇有声望的老法师。报告格式规范,数据清晰,结论明确:现场提取的生物样本与嫌疑人王锐的DNA分型一致,支持同一认定。

报告本身,白纸黑字,看不出任何明显问题。但周炳文的“复活”,本身就是对这份报告最彻底的否定。

问题出在哪里?样本污染?送检环节出错?还是……鉴定过程被人为干预?

我想起当时负责送检和跟进报告的,是我的副手,李兵。一个精明能干、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案子破了之后,他立功受奖,很快调去了更重要的岗位。会是他在中间做了什么手脚吗?动机是什么?他和周炳文,或者王锐,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联系?

还有周炳文本人。他为什么要假死?是为了骗取高额保险金?我迅速翻出当年的记录,周炳文确实购买了大额人身意外险,受益人是他年迈的母亲。但保险金最终是否赔付,卷宗里没有明确记载。如果他没死,这笔钱怎么可能骗到手?或者,他有更深的图谋,比如,为了陷害王锐?

王锐和周炳文之间,到底有什么仇怨,值得周炳文用如此极端的方式,赌上一切来陷害他?而王锐,既然不是真凶,他为什么最终会认罪?是熬不过审讯的压力?还是……受到了某种威胁或承诺?

一个个问号,像毒蛇一样缠绕上来。我意识到,我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抓错案”的纠正,而是一个精心编织了三年、甚至更久的巨大阴谋。周炳文的“复活”和那句挑衅,或许意味着这个阴谋,已经到了收网的时刻。

而我,这个当初亲手将“完美谋杀案”盖棺定论的刑警队长,成了他们计划中关键的一环,甚至可能是……最后的祭品。

我拿起手机,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拨通任何号码。向局里汇报?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周炳文活着、DNA报告有假之前,我该如何解释?说我撞见鬼了?只会被当成精神失常或者想翻案想疯了。现在的我,谁也信不过。李兵?当年的鉴定人员?甚至是我上面的领导?在真相大白之前,任何人都有可能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