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警告:查询动作已触发对方监测系统低级警报。你可能已被注意。风险自担。”

邮件附件是看似枯燥的和一份简短的“诺禾生物”公开工商信息摘要,其注销原因显示为:“决议解散”

陈默反复阅读着这几行字。“诺禾生物”---一个全新的、看似具象的名字。但“已触发警报”这句话,像一把冰锥刺进他的胸腔。他不仅没有藏在暗处,反而可能已经笨拙地触碰到了蜘蛛网的边缘,引起了猎食者的注意。他立刻按照预设的清理程序,断网、清除所有缓存和记录,将预付费手机封存。房间里只剩下他沉重的呼吸声。他获得了一个名字,却也换来了一把悬于头顶的、不知何时会落下的利剑。线索将他引向了更深的迷雾,而危险,已悄然逼近。

4、

加密邮件里的警告像冰块滑进胃里,“可能已被注意”这几个字不断在陈默脑中回响。他强迫自己将恐惧压下,聚焦于那个新的名字——“诺禾生物”。

这一次,他决定不再依赖任何匿名网络。对方显然监控着那些地方。他改用最普通的方式,在公开的搜索引擎和商业信息平台上查询“诺禾生物”。结果比“深蓝咨询”要具体得多:一家两年前已正式注销的生物科技公司,曾经的注册地址位于城市另一端的高新科技园区。注销原因公开显示为“决议解散”,看上去像一次普通的商业失败。

然而,一份残存在网络角落、未被完全清理掉的旧版公司简介里,一行小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公司长期研究方向为极端环境下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分析……” 这行字眼与“行为模式分析”让他脊背发凉。这绝不像一家普通生物科技公司的业务范围,反而更接近某种心理学或社会学研究,甚至……与他正在经历的“测试”隐隐吻合。

倒计时:149小时整。 一个大胆且危险的念头浮现:他要去那个曾经的注册地址看看。即使公司已不存在,那片土地、那栋建筑或许还能提供一些信息。这无疑是冒险,很可能自投罗网,但被动等待只会让倒计时耗尽。

他乘坐公共交通,辗转来到城市另一端的高新园区。根据导航找到的地址,是一栋崭新的共享研发大楼。“诺禾生物”曾经的单元,如今是一家做人工智能算法的初创公司。前台工作人员对“诺禾生物”这个名字一脸茫然,表示他们搬来时单元就是空的。

看似一无所获。但就在陈默准备离开,站在大楼外不远处观察整体环境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攫住了他——他觉得自己被注视着。不是模糊的直觉,而是某种聚焦在他身上的、有重量的视线。他猛地回头,街道上车流如织,行人匆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他不动声色地走向地铁站,刻意多换乘了几次,混杂在人群中。那种被注视的感觉时隐时现,如同附骨之疽。他确信,这不是幻觉。邮件里的警告成真了。他的调查,哪怕只是最表层的公开信息查询和一次简单的实地探访,已经像石子投入静水,引起了回应。

148小时15分。 他终于甩掉那种被跟踪的感觉,回到家中反锁上门,背靠着门板大口喘息。危险不再抽象,它已经具象化,从网络的另一端延伸到了现实世界,冰冷地贴在了他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