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她明确告知赵梅,《反家庭暴力法》规定了报警、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周若彤接下了这个案子,但工作重点与之前截然不同:核心是帮助赵梅系统地、安全地收集丈夫家暴的证据,并为她提供寻求法律庇护的路径支持。

这个过程必须极其谨慎,以免打草惊蛇,给赵梅带来更大的危险。

周若彤为赵梅制定了详细的“证据收集清单”:

每次遭受暴力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拍照留存伤痕照片,注意要能清晰显示伤痕部位、程度,最好能有日期参照。

偷偷录音录像,记录下丈夫施暴时的言语威胁、辱骂或殴打过程。

引导丈夫在微信等社交软件上承认施暴行为,哪怕只是模糊的道歉,如“我昨天喝多了不该打你”,这些都是关键证据。

陪同赵梅前往医院验伤,并获取详细的病历记录,要求医生在病历上明确写下“外伤由家庭暴力所致”。

联系社区、妇联等组织,寻求帮助并记录在案,形成第三方见证。

同时,周若彤帮助赵梅梳理家庭资产情况,咨询熟悉的律师关于离婚、子女抚养权以及财产分割的法律可能性。

她甚至为赵梅设计了一个安全的“紧急逃离计划”,包括备用手机、重要证件和少量现金的藏匿地点,以及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投靠的亲友或庇护所地址。

在整个过程中,周若彤和助理给予了赵梅极大的心理支持,不断强化她的信念:你不是孤立无援的,暴力是犯罪,忍耐只会让情况恶化。

当证据链逐渐完善,赵梅的勇气也在一点点积聚。

她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终日以泪洗面,眼神里开始有了求生的光芒。

在一次丈夫再次施暴,赵梅按照计划成功录音并报警后,警方介入,依据他们收集的证据,对赵梅丈夫发出了告诫书。

虽然距离最终离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赵梅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打破沉默,寻求法律保护。

心理疏导时,周若彤看着赵梅依旧带着淤伤但神情坚定的脸,说出了那个残酷的比喻:

“赵女士,您之前的状态,就像金融市场里最典型的‘韭菜’。”

“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就像割韭菜,只要根还在,就会一茬一茬地被割下去。”

“您一次次的原谅和忍耐,相当于不断给这片韭菜地浇水施肥,期待它长出不一样的庄稼,结果只能是迎来下一次收割。”

“现在,您终于拿起了法律的镰刀,不是去割别人,而是保护自己不再被任意收割。”

“止损,在这种情境下,是生存的智慧,是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唯一途径。”

“离开那个暴力的环境,您失去的只是一个充满恐惧和痛苦的牢笼,保全的却是您和孩子未来的平安与健康。”

赵梅用力地点点头,擦干眼泪:“周老师,我明白了。我不想再做韭菜了。”

5、孩子不是你的但有感情

一位神情憔悴、头发有些斑白的中年男人,在婚恋所外徘徊了很久,最终才像下定了巨大决心般走进来。

他叫刘建明,四十五岁,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

他的故事,复杂而沉重,充满了长达十多年的隐忍与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