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与妻子结婚十二年,女儿今年十岁,聪明可爱,是他生活的全部寄托。
然而,从女儿三四岁起,周围就偶尔有闲言碎语,说孩子长得一点也不像他。
起初他并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女儿进入学龄后,外貌特征越发明显,与他的差异也愈发突出。
加上妻子多年来对他态度冷淡,夫妻关系名存实亡,种种疑虑像毒蛇一样啃噬着他的心。
他偷偷去做了亲子鉴定,结果如晴天霹雳:女儿与他确实没有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
这个结果彻底击垮了他。
他爱这个女儿,十年的朝夕相处,倾注了无数心血,父女感情深厚。
但“非亲生”这个事实,又像一根巨大的刺,深深扎在他的心脏上,每一次心跳都带着剧痛。
他陷入极度的矛盾与痛苦之中:继续维持这个家庭,他无法面对妻子的背叛,无法真心原谅,每当看到女儿,爱怜与屈辱交织,几乎让他崩溃;但如果离婚,放弃抚养权,他又割舍不下对女儿的感情,那等于要了他半条命。
他来到“及时止损婚恋所”,与其说是寻找证据,不如说是想找一个答案,一个能帮他做出痛苦抉择的理由。
周若彤听完这个漫长而悲伤的故事,沉默了片刻。
这个案例的复杂性远超之前,因为它触及了人性中最深层的矛盾:情感与血缘,付出与欺骗,爱与恨。
她接下了这个委托,但目标非常明确:不是再去证实亲子关系(刘建明已有鉴定报告),而是帮助刘建明理清妻子在这段关系中的真实态度,以及未来各种可能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调查的重点放在了刘建明的妻子身上。
周若彤和助理通过多方了解,发现妻子在婚前曾有一段深刻的恋情,因家庭阻力未能修成正果。
婚后,她始终对刘建明态度疏离,缺乏夫妻间应有的亲密与沟通。
进一步调查显示,妻子多年来与那位前男友并未彻底断绝联系,保持着一种隐秘的、低频度的互动,尤其是在她怀孕前后那段时间。
所有的间接证据都指向一个残酷的真相:妻子可能从未爱过刘建明,与他结婚更多是出于年龄和家庭压力,而女儿,极大概率是她与前男友情感的结晶。
刘建明在这个家庭里,更像是一个提供经济支持和稳定环境的“工具人”。
当这些调查结果与那份冰冷的亲子鉴定报告一起摆在刘建明面前时,他双手掩面,肩膀剧烈地颤抖,一个中年男人的崩溃,无声却足以震撼人心。
心理疏导变得异常艰难。
周若彤没有急于给出建议,而是先让他充分宣泄情绪。
等他稍微平静后,她才用她那标志性的、冷静到近乎残忍的语调开始分析:
“刘先生,您现在的处境,好比持有一只您投入了全部身家和十年感情的股票。”
“您突然接到确切消息,这家公司财务造假、资产不实,实际控制人早有异心,即将被强制退市。”
“您对这家公司有感情,因为它曾经给您带来过温暖和希望(指女儿带来的欢乐)。”
“但您心里清楚,那根‘非亲生’的刺已经扎下,只要您继续持有,它就会永远在那里,时不时地刺痛您,让您无法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