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希望周若彤能帮助她收集男友“精神控制”的证据,以便分手时“占据道德制高点”,并让男友“受到舆论的谴责”。
女孩的表演几乎骗过了助理,但周若彤却从她眼底捕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和得意。
周若彤要求女孩提供一些具体事例,女孩的描述充满了情绪化的指责,但细节经不起推敲。
周若彤提出可以联系男友进行侧面了解,女孩立刻变得惊慌失措,连连摆手说这样会激怒男友,对她不利。
这种抗拒交叉验证的态度,引起了周若彤的高度警惕。
她让助理仔细分析了女孩的社交媒体,发现她经常发布一些引人同情的内容,塑造自己柔弱受害者的形象,但与几位前男友的分手过程都颇为狗血,且模式相似——都是她指责对方有严重问题,并索要了高额“分手费”。
综合判断,这是一个擅长扮演受害者、利用他人同情心来谋取利益或满足控制欲的“情感吸血鬼”。
周若彤冷静地对女孩说:“抱歉,我们无法帮助您。您需要的不是理清关系,而是强化您在冲突中的优势地位。这违背了我们的工作原则。”
女孩瞬间变脸,咒骂周若彤“冷血”、“不懂共情”,然后摔门而去。
助理感慨道:“有时候,真的受害者反而没那么会哭诉。”
周若彤看着窗外,淡淡地说:“所以我们的筛选才如此重要。‘止损’的前提是自身资产清白。如果自己是那个最大的‘雷’,那么任何操作都毫无意义,只能先清理自身。”
这些被拒绝的案例,让助理对这份工作的复杂性和道德边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周若彤并非冷酷的赚钱机器,她有着不容逾越的底线:真相与公正。
她只帮助那些真正陷入困境、渴望看清真相并摆脱泥潭的人,绝不成为任何一方进行情感欺诈或利益掠夺的帮凶。
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情感世界里,她固执地守护着“及时止损”这四个字的纯粹性。
4、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个周三的清晨,婚恋所刚开门,一位身形消瘦、眼神躲闪的女人就怯生生地站在门口,她叫赵梅。
即使天气已经转暖,她依然穿着高领长袖衣服,举止间带着一种长期压抑形成的畏缩。
周若彤请她坐下,递上一杯热茶,注意到她接杯子时,手腕处有一道若隐若现的淤青。
赵梅的叙述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充满了自我否定。
她与丈夫结婚十年,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
丈夫在外人面前是模范丈夫,体贴有礼,但关起门来,却判若两人。
工作不顺心、喝酒后,甚至有时毫无缘由,就会对赵梅拳脚相加。
事后又会痛哭流涕,下跪道歉,发誓绝不再犯。
赵梅为了孩子,为了这个看似完整的家,一次次选择原谅,但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暴力。
她想过离婚,但害怕丈夫的报复,也担心失去孩子的抚养权,更恐惧面对社会的指指点点和经济上的无助。
“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赵梅的眼泪无声地滑落,滴在紧握的双手上。
周若彤没有立刻用她的股票理论作比喻,而是非常严肃地看着赵梅的眼睛,说:“赵女士,您的情况已经超出了普通情感纠纷的范畴,涉及家庭暴力,这是违法行为。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用法律保护您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