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票的边角都被她捏得有些湿润了。我看着她认真又紧张的样子,心里觉得有些好笑,又有点不是滋味。这点钱,可能是我几天零花钱,但对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校服、暑假还要补课的女孩来说,或许并不轻松。
“真的不用了,没多少钱。”我想把钱退回去。
“要的!”她突然有些执拗,按住钱,“已经给你添了很多麻烦了,不能再让你花钱。”
她的坚持让我不好再拒绝。我收下钱,随口问道:“这么热的天,还去补课?”
“嗯,高二下学期了,要抓紧。”她轻声回答,眼神扫过店里的文具,“我……我想买些新的笔记本和笔。”
“随便看,需要什么我帮你拿。”我充当起了临时售货员。
她仔细地挑选着,对比着价格,最后拿了两本最普通的横线本和几支中性笔芯。我注意到她目光在一套包装精美的彩色记号笔上停留了一会儿,但很快又移开了。
结账的时候,我悄悄把那套记号笔也扫了码,然后一起装进袋子递给她。
“哎,这个我没要……”她惊讶地看着袋子里的记号笔。
“送你的,划重点好用。”我笑了笑,“就当是学长给学妹的鼓励,高二加油。”
她愣住了,看着袋子,又看看我,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低声说了句:“谢谢学长。”
“我叫周屿,一周的周,岛屿的屿。”我补充道。
“我叫程雨。”她终于抬起头,给了我一个很浅、但很真诚的笑容,“程序的程,下雨的雨。”
那天之后,程雨似乎成了店里的常客。有时是来买真正的学习用品,有时,好像只是路过,进来打个招呼。我们的交谈从最初的尴尬,渐渐变得自然。她会问我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会跟她吐槽高三的悲惨经历,给她打气。
我知道了她学习很努力,但数学是弱项。知道了她父母似乎工作很忙,她经常一个人在家。知道了她其实很想去看看海,但从来没出过远城。
我们的见面,总是在午后闷热的文具店里,伴随着窗外永不停歇的蝉鸣。空气里弥漫着纸张和墨水的气息,还有她身上淡淡的、像是阳光晒过的肥皂清香。
有一次,她来还我借给她的一本数学参考书,书里夹着一张叠成方块的便签纸。我打开一看,上面用工整娟秀的字迹写着一道她解不出的数学题,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问号。
下一次她来时,我已经把详细的解题步骤写在了旁边,还画了示意图。
她看着那张纸,眼睛亮了一下,小声说:“学长,你讲得比我们老师还清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期待那串风铃响起,成了我枯燥看店时光里,唯一的一点雀跃。那个夏天,因为程雨的出现,仿佛变得不那么难熬,甚至有了一丝清凉的、甜滋滋的味道。
而我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悄然滋生的期待,名字叫做喜欢。
自那张写满解题步骤的便签纸后,我和程雨之间仿佛有了一根无形的线。她来店里的次数更勤了,理由也愈发多样——有时是询问一道棘手的数学题,有时是分享补习班里的趣闻,有时,仅仅是她口中的“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