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姐,你跟我妈似的。” 他掏出手机,想跟老周合照,老周吓得赶紧躲开:“我…… 我不喜欢拍照。” 小吴有些扫兴,聊了没十分钟就说要回学校。临走时,他又塞给老周一包薯片:“姐,下次想聊天再找你。” 老周看着小吴的背影,心里一阵发虚 —— 这孩子还不知道,他眼里的 “知心姐姐”,其实是个骗东西的男人。
第三个客人:外企的外籍员工马克
最让老周紧张的,是接待一位外国客人。对方叫马克,是江洲城一家外企的员工,中文说得不太流利,消息里夹杂着英文:“Hi,I saw your profile,I want to make friends. I can bring you some coffee from my country.”(嗨,我看到了你的资料,想交个朋友。我可以给你带些我们国家的咖啡。)
老周犹豫了很久,他怕语言不通露馅,可一想到进口咖啡能拿到小卖部卖个好价钱,还是答应了。见面地点约在市中心的广场长椅。老周提前查了简单的英文单词,写在纸条上揣在兜里,还特意涂了层厚粉底,遮住脸上的皱纹。
马克背着双肩包走来,金发碧眼,穿着休闲西装,手里提着一个咖啡罐。“Hello,are you Hong Jie?”(你好,你是红姐吗?)马克笑着打招呼,露出一口白牙。老周点点头,掏出纸条,指着上面的单词说:“Yes,nice to meet you.”(是的,很高兴见到你。)
马克没在意老周的拘谨,自顾自地说起来,说他来中国半年了,喜欢中国的美食,尤其是饺子,说他想家的时候就会煮咖啡喝。老周听不懂太多,只能偶尔点头,或者说 “yes”“no”。马克似乎也没指望他回应,只是想找个人倾诉。临走时,马克把咖啡罐递给老周:“This is for you,hope you like it.”(这是给你的,希望你喜欢。)还额外给了他一袋饼干,“My mom sent it to me.”(我妈妈寄给我的。)
老周攥着咖啡罐和饼干,看着马克走远,心里五味杂陈。他听不懂马克说的大部分话,却能感受到对方的孤独 —— 就像他自己,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只能靠谎言生存。回到出租屋,他把咖啡罐放在床头,没舍得卖 —— 那是他第一次收到来自国外的礼物,虽然是用谎言换来的。
越来越多的客人,越来越深的恐惧
接下来的十几天,老周又接待了几个客人:有在菜市场卖菜的中年妇女,说想找 “姐妹” 吐槽婆家的事,送了他一把新鲜的青菜;有刚毕业的上班族,说工作压力大,送了他一盒面膜;还有一个退休教师,说想找人讨论诗词,送了他一本旧诗集。
每次接待客人,老周都像在走钢丝。他尽量选在昏暗的地方,少说话,快些拿到东西就走。有一次,一个客人发现他的手粗糙,疑惑地问:“姑娘,你平时是不是干重活啊?” 老周吓得赶紧说:“是啊,家里条件不好,平时帮人洗碗。” 才勉强蒙混过关。
他把收到的东西分类:食用油、牛奶放在床底,慢慢攒着换钱;青菜、鸡蛋当天吃掉,省下饭钱;面膜、诗集放在抽屉里,他不用,却也舍不得扔。床头上母亲的照片旁,渐渐堆起了各种小物件 —— 那是他用谎言换来的 “希望”,也是他越来越深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