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图书馆的暖光
苏晓第一次注意到陈屿,是在大学图书馆三楼的靠窗位置。
那天她抱着一摞专业书找座位,指尖刚碰到椅子靠背,就听见对面传来轻响——一支笔滚到了她脚边。抬头时,撞进一双很干净的眼睛,男生穿着浅灰色连帽衫,额前碎发垂下来,手里还捏着半块没吃完的全麦面包,脸颊鼓鼓的,像只受惊的松鼠。
“抱歉,手滑了。”他声音很轻,弯腰捡笔时,苏晓看见他笔记本上画满了建筑草图,线条流畅得像窗外的雨丝。
后来苏晓总在固定时间去那个座位,有时会看见陈屿趴在桌上补觉,阳光落在他睫毛上,投下细碎的阴影;有时会撞见他对着电脑屏幕皱眉,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亮着的是某个建筑设计竞赛的报名页面。
真正熟起来是在一个雨夜。苏晓没带伞,抱着书站在图书馆门口发呆,身后突然递来一把黑色雨伞,伞柄还带着体温。陈屿站在她旁边,另一只手抱着电脑,裤脚已经被雨水打湿:“我住隔壁楼,伞你先用,明天还我就好。”
第二天苏晓还伞时,在伞柄上系了颗柠檬味的硬糖,透明糖纸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陈屿接过伞,指尖碰到糖纸的瞬间,耳尖悄悄红了。
第二章:图纸里的心事
陈屿的设计稿里,渐渐多了些细碎的细节。
他会在图书馆窗边的建筑草图里,添上一个抱着书的女孩剪影;会在公园长椅的设计图旁,画一只叼着柠檬糖的小鸟;甚至在毕业设计的城市规划图里,特意留了一块小广场,标注着“适合放伞和等雨停”。
苏晓是在毕业答辩那天发现的。陈屿站在讲台上,指着大屏幕上的规划图,声音比平时响亮些:“这块广场的位置,选在图书馆和宿舍楼中间,雨天从图书馆出来,不用跑太远就能躲雨。”
台下有人起哄:“陈屿,你这设计也太贴心了,是不是有喜欢的人了?”
陈屿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苏晓身上,嘴角轻轻弯了弯:“是,有个人总忘带伞。”
那天答辩结束后,陈屿把毕业设计的图纸送给了苏晓,图纸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小字:“想和你一起,在我设计的城市里散步。”
苏晓把图纸卷起来,放进帆布包里,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脚步都变得轻快。晚风拂过,带着夏天的燥热,她忽然回头,看见陈屿还站在原地,对着她的方向挥手,像个笨拙又认真的小孩。
第三章:异地的星光
毕业后陈屿去了南方的建筑事务所,苏晓留在本地读研,两人开始了异地恋。
每天晚上,他们会视频通话到深夜。陈屿会给苏晓看他新画的设计稿,讲工地上遇到的趣事,比如工人师傅教他怎么分辨水泥的好坏,比如某天加班时看到的绝美晚霞;苏晓会和陈屿分享实验室的日常,说今天做实验又失败了几次,说图书馆新到了一本他想看的建筑书。
有时陈屿会突然出现在苏晓的学校门口,手里提着保温桶,里面装着他熬了很久的排骨汤。苏晓跑过去抱住他,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水泥味,还有旅途的疲惫。陈屿会揉着她的头发,声音带着沙哑:“想你了,就过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