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按大曜律法,私通敌国者,斩立决。”凤月月放下茶盏,语气恢复了监国公主的冷傲,“沈丞相若想为父兄鸣冤,当拿证据来,而非用眼神寻仇。”

“臣没有证据。”沈砚之忽然笑了,笑意却没达眼底,“父兄确实私运军粮,但不是接济叛军,是赈济梁国边境的灾民。大曜与梁国边境去年遭了蝗灾,颗粒无收,灾民易子而食,父兄不忍,才冒险为之。”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苦涩,“可律法不会听缘由,公主也不会。”

凤月月沉默了。她想起半年前卷宗里附的边境奏报,确实提过蝗灾,只是那时她被朝内的权力争斗缠得焦头烂额,竟忽略了这细节。她看着沈砚之眼底的红血丝,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丞相,背负的或许远比她想象的沉重。

“梁国为何求亲?”凤月月转移了话题。盟书大典上,梁国太子当众提出和亲,要大曜送一位公主入梁,稳固两国盟约。朝臣们私下议论,说这是梁国怕她登基后削藩,故意用和亲掣肘,断她后路——毕竟,一位远嫁他国的公主,再难执掌大曜朝政。

沈砚之没直接回答,反而问:“公主以为,梁国想要什么?”

“想要一位质子。”凤月月直言,“一位能牵制大曜的质子。”

“公主说得对,也不对。”沈砚之走到窗边,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梧桐叶,指尖摩挲着叶脉,“梁国国君年迈,太子年幼,朝堂被外戚把持,臣身为丞相,若想稳住局面,需得大曜的支持。和亲不是牵制,是盟约的信物——臣要的,是大曜不会趁梁国内乱出兵的承诺。”

凤月月看着他的背影,忽然问:“若我答应和亲,你想要哪位公主?”

沈砚之转过身,目光落在她脸上,眼神复杂:“臣以为,公主不会答应和亲。您是大曜的监国公主,离了大曜,便如蛟龙离水。”

“若我偏要答应呢?”凤月月起身,走到他面前,金钗上的东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擦过他的衣袖,“若我亲去梁国,沈丞相觉得,算不算‘蛟龙离水’?”

沈砚之的瞳孔猛地收缩,像是没料到她会说出这话。他盯着她的眼睛,似乎想从她眼底找到玩笑的痕迹,可她的眼神太过认真,带着公主特有的骄纵与决绝,让他竟一时语塞。

三日后,凤月月下了一道震惊朝野的旨意:“大曜与梁国和亲,朕,亲往。”

旨意下达时,延和殿内一片哗然。丞相老泪纵横,叩首劝诫:“公主乃国之储君,怎能以身犯险,去那小国做妾?”将军们更是拍案而起,扬言要兵发梁国,撕毁盟约。凤月月坐在御座旁的监国案后,看着殿内吵吵嚷嚷的百官,只淡淡说了一句:“朕意已决,再议者,斩。”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望着这位年仅十七的长公主,忽然意识到,她早已不是那个需要父皇庇护的小姑娘,而是手握生杀大权的监国者。

锦书在后宫收拾行装时,红着眼眶问:“公主,您真要去梁国?您可知,梁国国君要封您为‘静妃’,位份虽高,却无实权,不过是个摆设。”

凤月月坐在镜前,看着铜镜里一身素衣的自己,忽然笑了:“摆设也好,质子也罢,只要能稳住梁国,只要能让沈砚之欠我一个人情,这趟路就不算白走。”